2007年11月13日星期二

行走社会的100条忠告,条条经典!

1.所有的困苦都是有用意的-这是老天爷在磨练你,为了把重任交给你
2.毛遂自荐,好处多多-让别人看到你,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能力
3.千万别入错行-人情有牵绊,恩怨的纠葛,转行可不是那幺容易的呀
4.别轻易转行-转行的风险很林,若无大决心,大魄力,最好不要轻率为之
5.不只为了糊口,还要有抱负-你要想:在这个行业中,我要成为什幺样的人
6.不要独享荣耀-独享荣耀,有天就会独吞苦果
7.用耐心把冷板凳坐热-冷板凳都坐过了,还有什幺好怕的呢
8.留一点空间给你的主管-当主管也需要安全感
9.摸鱼 小心摸到螃蟹!-摸鱼会成为你在社会上行走的负载
10.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想法-怀才不遇多半是自己造成的
11.天下没有<好赚>的钱-先从小钱开始赚吧
12.当你遇到魔鬼型的主管-接受他的磨练吧
13.勿当众辱骂你的主管-那会让你无路可走,结果只有走路一途
14.向不同的行业的人吸收新知识-记住要用请教的态度
15.犯错,就诚实的认错-狡辩,诿过只会害了你自己
16.用<吃亏就是占便宜>的心态做事做人-它可累积你的工作经验,充实你的作事的能力,扩张你的人际网络
17.以失败为师-与其在失败中记取教训,不如从别人有失败中检取教训
18.勿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这会对你的人际关系造成伤害
19.别轻勿<守时>这件事-守时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2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的真心成意会在对方的感动中激起你的同情和不忍
21.朋友要分<等级>-这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22.用<时间>来看人-时间是让对方不自觉的检验师
23.用<打听>来看人-把获得的信息汇集起来,就可以了解这个人
24.用<投其所好>来看人-他会不知不觉地把假面具掀掉
25.建立一个<朋友档案>-以免人到用时方恨少
26.扩大交友的圈子-主动出击,勿等别人上门来
27.保持交朋友的弹性-敌人也可以变朋友
28.交会<修理>你的朋友-这种朋友正是你人生的导师
29.好朋友要<保持距离>-这样的友谊才能长久
30.小心突然升高热度有友情-不推不迎,冷眼以观,礼上往来
31.以<勤>补能力不足-勤将使你自然发亮,为人注意
32.把一天变成四十八小时-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发挥最高的效益
33.为自己拼几枚<勋章>-建立地位,声望,让别人尊敬你,礼遇你
34.碰到困难,决不轻言退却-要把困难当成对自己的试练
35.作老二,不要作老大-老大没当好,会变成老三老四
36.勿在工作上被人看轻-别混日子,别看轻职份,别混水摸鱼
37.钱追人,人追健康-有了健康,还怕赚不到钱
38.勿吝于提 后进-他们会成支持你的力量
39.中规中矩,赢得尊重-赢得尊重,也赢得信赖
40.适度的<自抬身价>-在就业市场里,人也是一种商品
41.用<物质利>换取<人情利>-物质利是一时的,人情利是长远的
42.把敬业变成习惯-短期来看是为了雇主,长期来看是为了自己
43.寻找一位<衣食父母>-他可省下你的摸索的碰撞
44.运用<累积法>壮大资产-不求快,不求多,不中断
45.找一位对手来跟-跟住他,并且超越他
46.全力以赴,迎接工作上的种种<测试>-不要把突来的状况当成是整你
47.忍一时,争千秋-形势比人强时,就要忍
48.套用别人的成功模式-别人的成功模式是一种指引,让你有方向可循
49.把自己当成老板或主管-在工作中见习,培养当老板或主管的格局和能力
50.勿满足于眼前的小小成就-你要问自己,我这辈子只有这样吗
51.尽快成为你那一行的专家-只要下功夫,很快就办得到
52.与其你死我活,不如你活我也活-这就是双赢,是良性竞争
53.以<播种>的心情来经营人际关系-越早播种越好
54.也以<播种>的心情来经营事业-不播种,就不会有收获
55.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也会失去机会
56.不要为失败找借口-应该面对失败,找出失败的原因来
57.改变环境,或是改变自己-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善自己
58.拉长战线,避免主力对决-人生没有几场主力战好打
59.不要打没有把握的仗-人生是经不起浪费的
60.把反省自己当成每日的功课-因为你不是完美的,会说错话,也会做错事
61.碰到低潮,自己鼓励自己-千万别乞求,依靠别人来鼓励你
62.借用别人的智能来作事-你要了解,人的智能是有限的
63.时时要有危机意识-别以为你命好运也好
64.主角配伯都能演,台上台下都自在-这是面对现实人生,能屈能伸的弹性
65.做事切勿<率性而为>-率性而为只会害了你自己
66.事越烦,越要耐烦-天底下没有不烦的事
67.控制自己的情绪-别让别人以为你还没长大
68.做乌龟,不要做兔子-有兔子资质的人最容易骄傲
69.先做小事,先赚小钱-这是为了累积坐大事赚大钱的条件
70.别让过去的失败绑住你的手脚-环境会变,人会成长,再度出击,可能就成功了
71.像蟑螂一样地活着-人如果有蟑螂韧性,还有什幺日子不能过呢
72.稳扎稳打,可攻可守-没抓在手里的成功都是不算的
73.靠实力,不要靠派系-派系不是永远的,实力才是你一生最好的依靠
74.自己发光,不要等别人不磨光-每个人都为自己,谁有空,有心好好去了解你呢
75.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过了桥,上了山,常会有一片新的天地
76.永远跑在部属的前面-权力领导,情义领导都不如才能领导
77.<新官上任三把火>有必要-告诉别人:我来了
78.巧用<致命的吸引力>-男人温柔,女人撒娇
79.正视你的弱点,躲避别人的陷井-光明正大,脚注踏实地,不痴心妄想,便可避免踏入陷阱
80.只要五毛钱,不要一块钱-拿一块钱的机会只的一次
81.放下身段,路越走越宽-身段只会把你绑起来
82.话别说得太满-好容纳一些意外,以免下不了台
83.了解中国人的处世风格-重视人情,表里不一,形式主义
84.善用<见面三分情>的中国人心理-你尊重对方,对方也会尊重你
85.多赞美别人-不用花钱,又可使人快乐,何乐而不为
86.尊重别人的<领土范围>-别因为疏忽而引起不心要的麻烦
87.勿轻易吐露你的失意-以免被人认为软弱无能
88.人际关系是:有(舍)才有(得)-主动出击,先去满足对方的自我
89.别忽略(面子问题)-不给面子的行为最易引起是非
90.你要小心应对的几种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好人
91.你态度要有所保留的几种人-完全信任,你便会受到伤害
92.妥善自理和(小人)的关系-不依附小人,也不得罪小人
93.最好不要挡人财路-与其挡人财路,不如自己另辟财路
94.以低姿态化解别人的嫉妒-嫉妒是一把烈火,会毁灭一个人
95.做人做事不心面面俱到-因为总有人会不满意你
96.认识并运用人性中的自私-不必在意别人的自私,应好好应对这些自私
97.顺着毛摸,他就听你的-脾气再大,城府再深,主观再强的人也吃不消这招
98.以积极的作为推动(否极泰来)-保持存在,发挥耐心,累稷能力
99.以戒慎的心情延缓(盛极而衰)的时间-很多失败都是在盛时种下的
100.时到,花自然便开-你只要努力就对了,什幺时候花才盛开那是老天爷的事

2007年11月11日星期日

一定要提防人生路上的5大陷阱

漫漫人生路,总是走起来艰难。要小心以下五大陷阱哦!要知道,做“烈士”可不象想象中那么好玩。
  一、 感情上的陷阱
  1、你对某人具有好感,就容易误认某人也对你有好感。
  2、人容易对社会背景与态度和自己相同的人产生好感。
  3、人往往因为满足于眼前的小欲求而遗忘本来的欲求。
  4、当自己的一部分或与自己有关之事物被批评时,就以为自己的全部都受到了评价。
  5、无视于自己的缺点也就不会发现自己的优点。
  6、对成功的希望觉得不安而做最坏的打算,事前预做准备时,反倒会阻碍成功。
  7、先贬后褒者较始终对你评价良好者带给你的影响更深远。
  8、当从事你所喜欢的行为时,受到与此行为无关的不愉快刺激,以后你也会对该行为感到厌恶。
  二、欲求上的陷阱
  1、人想要强调“我“时,反倒喜欢用“我们“这种说话语气。
  2、愈想高人一等,愈不能在人前发言或采取明显的行为。
  3、一旦欲求、愿望无法满足时,人往往会逃向幻想的世界。
  4、当人们欲求不满时,会快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5、因不安或欲求不满而高亢的感情如果不得到发泄,会使安定的精神崩溃。
  6、表面顺从的人,背地里往往隐藏着躲避责任的心理。
  7、不断提高理想的人,多半不愿意实现该理想。
  8、想做某事受到禁止时,反倒会加强其欲求。
  三、态度上的陷阱
  1、过度亲切殷情,可能潜藏着强烈的敌意或反抗意识。
  2、不完美的理论较容易取信于人。
  3、道人长短、冷嘲热讽,是想要占优势的表现。
  4、假使对对方怀有憎恶、不安的感情又不愿让对方知道,就会变得面无表情。
  5、对人际关系较不关心的人容易掌握领导权。
  6、人对事物的评价高低,取决于他是否渴望得之而不能获,或是不欲得之而不能不获之。
  7、人对后来所得的印象、知识,都会设法使之符合第一印象。
  8、处在无懈可击的集团中,人会把疑念自封不表。
  四、行动上的陷阱
  1、丧失信心而自卑时,会以粗野的言谈举止来恢复心理平衡。
  2、人往往以“某权威人物也曾做过某事“为借口,使自己不光明的行为正当化。
  3、人往往借流行来恢复部分信心。
  4、公开宣布自己欲行的目标,是促使自己达成目标的手段。
  5、知道的太详细反倒阻碍达成直接目的。
  6、人会在无意识中模仿自己所尊敬人物的行动和嗜好。
  7、人一旦占优势,反倒会让步。
  8、人在不安的状态下最需要朋友。
  五、意志上的陷阱
  1、自己的主张被全面接受后,反倒会抛弃自己的主张。
  2、人是否遵从命令,并非限制于命令的内容,而要视下达命令的形式如何而定。
  3、事情太顺利,往往会使人产生不安和罪恶感。
  4、无意识的行为如果被意识化,就无法顺利进行。
  5、心理上的警戒防线一旦被侵入,警戒心反倒会减弱。
  6、迟到或犯错,是对工作缺乏干劲的表现。
  7、人对达成目标的意愿,不受目标高低的影响,而被给予目标的方法所左右。
  8、恐吓性的说服如果超越某种程度,反倒会降低效果。

2007年11月9日星期五

美国大兵的22条作战条例

第一条你不是超人;
第二条如果一个愚蠢的方法有效,那它就不是愚蠢的方法;
第三条不要太显眼,因为那样会引人攻击(这就是航母被称为“炸弹磁铁”的原因);
第四条别和比你勇敢的家伙待在一个掩体里;
第五条别忘了你手上的武器是由出价最低的承包商制造的;
第六条如果你的攻击很顺利,那你一定是中了圈套;
第七条没有任何计划能在遇敌后继续执行;
第八条所有5秒的手榴弹的引线都会在3秒内烧完;
第九条装成无关紧要的人,因为敌人的弹药可能不够了(所以它会只打重要的人);
第十条那支你不加注意的敌军部队其实是攻击的主力;
第十一条重要的事总是简单的;
第十二条简单的事总是难做的;
第十三条好走的路总会被布上雷;
第十四条如果你除了敌人什么都缺,那你一定在交战中;
第十五条飞来的子弹有优先通过权(挡它的道你就倒大霉啦);
第十六条如果敌人在你的射程内,别忘了你也在他的射程内;
第十七条要一起用才能生效的装备通常不会一起运来;
第十八条无线电总会在你急需火力支援时断掉;
第十九条你做的任何事都有可能让你挨枪子儿——什么都不做也一样;
第二十条惟一比敌方炮火还精确的是友军的炮火;
第二十一条专业士兵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但世上却充满了业余玩家;
第二十二条当两军都觉得自己快输时,那他们可能都是对的。

2007年3月18日星期日

听见一副画

新年带来了新的全民运动,当然,这更类似于一场心灵瑜珈——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当他们盯着股市指数的时候,实际上看到的就是钱。

很可惜,我不能确信,当文章见稿的时候,他们是否还会这么认为。好在我依旧可以固执地相信,世界上会存在一些人,当他们看到数字的时候,真的就看到了钱。

仅仅在七八年前,这类话题还被当作无稽的奇谈在科学界流传——有一些人,他们以超越常人的方式感受着这个平淡的世界,对他们来说,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各类感觉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混搭的,就像过了夜的耳机线,纠缠在一起。

这不是heroes剧中新出场的人物。早在1880年,Francis Galton就在Nature杂志上发文报道这一现象——作为查尔斯•达尔文的表兄,如果之后15年,威尔斯不是写出而是造出了时间机器,他有足够的资历过来担当heroes的大牌编剧。

联觉(Synesthesia)——科学家们如此称呼这种现象——并不是梨花体在各个领域的盛大回放,如果炒股派联觉者坚信“泰达”是红色的,“上钢”是淡蓝色的,医药股是意大利冰激凌,而银行股则听起来像是升C小调,请你保持足够镇定。的确,研究者曾一度认为,联觉者可能只是拥有特殊的比喻天赋,在诗人中这很常见,我们都非常了解。但是,8年前,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家Vilayanur Ramachandran确认这并不是一种只存在于想象中的能力。他设计了一个心理实验:将一些黑色的数字2散布在一堆同样颜色的数字5中间,人并不容易立即将它们区分开,但是,如果联觉者其实看到的是绿色的2和红色的5,区分2种颜色的反应速度就大大提高了。对相关人群的测试验证了这一点。

联觉群英们的能力各不相同。绝大多数联觉者只是拥有两种感觉之间的简单关联,一些人看到不同的数字、文字时会在眼前浮现出不同的颜色,也有些人在听到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声音时,会伴随出现相应的几何图形。这种感觉串线有时会干扰正常的生活:Blakeslee一看到牛肉汉堡,嘴中就泛起苦味,而另外有家伙因为联觉能力与女友分手,因为女友的名字总是相伴相随着他最讨厌的花椰菜味道。这一定不会是最糟糕的例子。据信,每2000到3000人中就存在一个联觉者,也许,对超能力的控制不善将会成为下一代的主流话题。

高等级的联觉者则拥有相当全面的感知能力。前年Nature杂志曾报道一个瑞士女音乐家E.S.,不同的曲调能让她看见不同的颜色,有时还能让她品尝到各种味道。F调是紫色的,C调则是红色的,大二度带来酸味,小二度会引起苦涩味,四度则是干草的味道。而美国的女摄影师Marcia Smilack则把这种能力融入了作品里,她用听觉和触觉来判断画面的艺术感——她外出采风,等待周围的景物来带给她美妙的感觉,或是大提琴的声音,或是缎子拂过皮肤的轻柔感,于是她拿起相机,对准那个“声音”,咔嚓。不奇怪,她们都是女性,事实上,联觉现象在女性中更常见。因此,请试着接受她们不可理喻的念头。

这些来自不同感觉世界的信息并不是杂乱在一起,而是和谐的、错落有致的。我猜想这就像干掉一个蛋筒冰激凌那样美妙——你不会首先去啃蛋筒。Smilack说,“关键是层次,感知的层次。”冰激凌总是在最上层,你可以毫不犹豫地吃到它。蛋筒是附加的体验。

“研究联觉现象犹如搭建了一座科学和艺术之间的桥梁,”Ramachandran评论道,“它是人人都想找寻的圣杯。”他的研究认为联觉可能是大脑搭错线的结果。感知不同信号的大脑皮层,在构建网络时出了差错,没能把多余的脚手架拆掉,于是信息就开始串门,热情地互相造访。你能想象吗,绝大多数的“串门”都显得很友好,就像陌生人倚在家门口为你歌唱。

Ramachandran相信,我们都曾拥有过一个联觉的世界——当你还是初生的婴儿时,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相互勾连着,对婴儿来说,红色和甜味总是接踵而至。在成长过程中,这种连接逐渐被消除,你开始遗忘过去的经验,泯然众人。但有时候,人们仍然会不自觉地向遗迹致敬。请试着在四月给我写一封青草味的信。

2007年2月26日星期一

有效编写软件的75条建议

1. 你们的项目组使用源代码管理工具了么?
    应该用。VSS、CVS、PVCS、ClearCase、CCC/Harvest、FireFly都可以。我的选择是VSS。

  2. 你们的项目组使用缺陷管理系统了么?
    应该用。ClearQuest太复杂,我的推荐是BugZilla。

  3. 你们的测试组还在用Word写测试用例么?
    不要用Word写测试用例(Test Case)。应该用一个专门的系统,可以是Test Manager,也可以是自己开发一个ASP.NET的小网站。主要目的是Track和Browse。

  4. 你们的项目组有没有建立一个门户网站?
    要有一个门户网站,用来放Contact Info、Baselined Schedule、News等等。推荐Sharepoint Portal Server 2003来实现,15分钟就搞定。买不起SPS 2003可以用WSS (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

  5. 你们的项目组用了你能买到最好的工具么?
    应该用尽量好的工具来工作。比如,应该用VS.NET而不是Notepad来写C#。用Notepad写程序多半只是一种炫耀。但也要考虑到经费,所以说是“你能买到最好的”。

  6. 你们的程序员工作在安静的环境里么?
    需要安静环境。这点极端重要,而且要保证每个人的空间大于一定面积。

  7. 你们的员工每个人都有一部电话么?
    需要每人一部电话。而且电话最好是带留言功能的。当然,上这么一套带留言电话系统开销不小。不过至少每人一部电话要有,千万别搞得经常有人站起来喊:“某某某电话”。《人件》里面就强烈谴责这种做法。

  8. 你们每个人都知道出了问题应该找谁么?
    应该知道。任何一个Feature至少都应该有一个Owner,当然,Owner可以继续Dispatch给其他人。

  9. 你遇到过有人说“我以为…”么?
    要消灭“我以为”。Never assume anything。

  10. 你们的项目组中所有的人都坐在一起么?
    需要。我反对Virtual Team,也反对Dev在美国、Test在中国这种开发方式。能坐在一起就最好坐在一起,好处多得不得了。

  11. 你们的进度表是否反映最新开发进展情况?
    应该反映。但是,应该用Baseline的方法来管理进度表:维护一份稳定的Schedule,再维护一份最新更改。Baseline的方法也应该用于其它的Spec。Baseline是变更管理里面的一个重要手段。

  12. 你们的工作量是先由每个人自己估算的么?
    应该让每个人自己估算。要从下而上估算工作量,而不是从上往下分派。除非有其他原因,比如政治任务工期固定等。

  13. 你们的开发人员从项目一开始就加班么?
    不要这样。不要一开始就搞疲劳战。从项目一开始就加班,只能说明项目进度不合理。当然,一些对日软件外包必须天天加班,那属于剥削的范畴。

  14. 你们的项目计划中Buffer Time是加在每个小任务后面的么?
    不要。Buffer Time加在每个小任务后面,很容易轻易的就被消耗掉。Buffer Time要整段的加在一个Milestone或者checkpoint前面。

  15. 值得再多花一些时间,从95%做到100%好值得,非常值得。
    尤其当项目后期人困马乏的时候,要坚持。这会给产品带来质的区别。

  16. 登记新缺陷时,是否写清了重现步骤?
    要。这属于Dev和Test之间的沟通手段。面对面沟通需要,详细填写Repro Steps也需要。

  17. 写新代码前会把已知缺陷解决么?
    要。每个人的缺陷不能超过10个或15个,否则必须先解决老的bug才能继续写新代码。

  18. 你们对缺陷的轻重缓急有事先的约定么?
    必须有定义。Severity要分1、2、3,约定好:蓝屏和Data Lost算Sev 1,Function Error算Sev 2,界面上的算Sev 3。但这种约定可以根据产品质量现状适当进行调整。

  19. 你们对意见不一的缺陷有三国会议么?
     必须要有。要有一个明确的决策过程。这类似于CCB (Change Control Board)的概念。

  20. 所有的缺陷都是由登记的人最后关闭的么?
    Bug应该由Opener关闭。Dev不能私自关闭Bug。

  21. 你们的程序员厌恶修改老的代码么?
    厌恶是正常的。解决方法是组织Code Review,单独留出时间来。XP也是一个方法。

  22. 你们项目组有Team Morale Activity么?
    每个月都要搞一次,吃饭、唱歌、Outing、打球、开卡丁车等等,一定要有。不要剩这些钱。

  23. 你们项目组有自己的Logo么?
    要有自己的Logo。至少应该有自己的Codename。

  24. 你们的员工有印有公司Logo的T-Shirt么?
    要有。能增强归属感。当然,T-Shirt要做的好看一些,最好用80支的棉来做。别没穿几次就破破烂烂的。

  25. 总经理至少每月参加次项目组会议要的。
    要让team member觉得高层关注这个项目。

  26. 你们是给每个Dev开一个分支么?
    反对。Branch的管理以及Merge的工作量太大,而且容易出错。

  27. 有人长期不Check-In代码么?
    不可以。对大部分项目来说,最多两三天就应该Check-In。

  28. 在Check-In代码时都填写注释了么?
    要写的,至少一两句话,比如“解决了Bug No.225”。如果往高处拔,这也算做“配置审计”的一部分。

  29. 有没有设定每天Check-In的最后期限?
    要的,要明确Check-In Deadline。否则会Build Break。

  30. 你们能把所有源码一下子编译成安装文件吗?
    要的。这是每日编译(Daily Build)的基础。而且必须要能够做成自动的。

  31. 你们的项目组做每日编译么?
  当然要做。有三样东西是软件项目/产品开发必备的:1. bug management; 2. source control; 3. daily build。

  32. 你们公司有没有积累一个项目风险列表?
    要。Risk Inventory。否则,下个项目开始的时候,又只能拍脑袋分析Risk了。

  33. 设计越简单越好越简单越好。
    设计时候多一句话,将来可能就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应该从一开始就勇敢的砍。这叫scope management。

  34. 尽量利用现有的产品、技术、代码千万别什么东西都自己Coding。BizTalk和Sharepoint就是最好的例子,有这两个作为基础,可以把起点提高很多。或者可以尽量多用现成的Control之类的。或者尽量用XML,而不是自己去Parse一个文本文件;尽量用RegExp,而不是自己从头操作字符串,等等等等。这就是“软件复用”的体现。

  35. 你们会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夯实代码么?
    要。最好一个月左右一次。传言去年年初Windows组在Stevb的命令下停过一个月增强安全。Btw,“夯”这个字念“hang”,第一声。

  36. 你们的项目组每个人都写Daily Report么?
    要写。五分钟就够了,写10句话左右,告诉自己小组的人今天我干了什么。一则为了沟通,二则鞭策自己(要是游手好闲一天,自己都会不好意思写的)。

   37. 你们的项目经理会发出Weekly Report么?
     要。也是为了沟通。内容包括目前进度,可能的风险,质量状况,各种工作的进展等。

   38. 你们项目组是否至少每周全体开会一次?
     要。一定要开会。程序员讨厌开会,但每个礼拜开会时间加起来至少应该有4小时。包括team meeting, spec review meeting, bug triage meeting。千万别大家闷头写code。

  39. 你们项目组的会议、讨论都有记录么?
    会前发meeting request和agenda,会中有人负责主持和记录,会后有人负责发meeting minutes,这都是effective meeting的要点。而且,每个会议都要形成agreements和action items。

   40. 其他部门知道你们项目组在干什么么?
    要发一些Newsflash给整个大组织。Show your team’s value。否则,当你坐在电梯里面,其他部门的人问:“你们在干嘛”,你回答“ABC项目”的时候,别人全然不知,那种感觉不太好。

  41. 通过Email进行所有正式沟通
    Email的好处是免得抵赖。但也要避免矫枉过正,最好的方法是先用电话和当面说,然后Email来确认。

  42. 为项目组建立多个Mailing Group
    如果在AD+Exchange里面,就建Distribution List。比如,我会建ABC Project Core Team,ABC Project Dev Team,ABC Project All Testers,ABC Project Extended Team等等。这样发起Email来方便,而且能让该收到email的人都收到、不该收到不被骚扰。

  43. 每个人都知道哪里可以找到全部的文档么?
    应该每个人都知道。这叫做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最方便的就是把文档放在一个集中的File Share,更好的方法是用Sharepoint。

  44. 你做决定、做变化时,告诉大家原因了么?
    要告诉大家原因。Empower team member的手段之一是提供足够的information,这是MSF一开篇的几个原则之一。的确如此,tell me why是人之常情,tell me why了才能有understanding。中国人做事喜欢搞限制,限制信息,似乎能够看到某一份文件的人就是有身份的人。大错特错。权威、权力,不在于是不是能access information/data,而在于是不是掌握资源。

  45. Stay agile and expect change 要这样。
    需求一定会变的,已经写好的代码一定会被要求修改的。做好心理准备,对change不要抗拒,而是expect change。

  46. 你们有没有专职的软件测试人员?
    要有专职测试。如果人手不够,可以peer test,交换了测试。千万别自己测试自己的。

  47. 你们的测试有一份总的计划来规定做什么和怎么做么?
     这就是Test Plan。要不要做性能测试?要不要做Usability测试?什么时候开始测试性能?测试通过的标准是什么?用什么手段,自动的还是手动的?这些问题需要用Test Plan来回答。

   48. 你是先写Test Case然后再测试的么?
    应该如此。应该先设计再编程、先test case再测试。当然,事情是灵活的。我有时候在做第一遍测试的同时补上test case。至于先test case再开发,我不喜欢,因为不习惯,太麻烦,至于别人推荐,那试试看也无妨。

  49. 你是否会为各种输入组合创建测试用例?
    不要,不要搞边界条件组合。当心组合爆炸。有很多test case工具能够自动生成各种边界条件的组合——但要想清楚,你是否有时间去运行那么多test case。

  50. 你们的程序员能看到测试用例么?
    要。让Dev看到Test Case吧。我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来的:提高质量。

   51. 你们是否随便抓一些人来做易用性测试?
    要这么做。自己看自己写的程序界面,怎么看都是顺眼的。这叫做审美疲劳——臭的看久了也就不臭了,不方便的永久了也就习惯了。
  52. 你对自动测试的期望正确么?
    别期望太高。依我看,除了性能测试以外,还是暂时先忘掉“自动测试”吧,忘掉WinRunner和LoadRunner吧。对于国内的软件测试的现状来说,只能“矫枉必须过正”了。

  53. 你们的性能测试是等所有功能都开发完才做的么?
    不能这样。性能测试不能被归到所谓的“系统测试”阶段。早测早改正,早死早升天。

  54. 你注意到测试中的杀虫剂效应了么?
    虫子有抗药性,Bug也有。发现的新Bug越来越少是正常的。这时候,最好大家交换一下测试的area,或者用用看其他工具和手法,就又会发现一些新bug了。

   55. 你们项目组中有人能说出产品的当前整体质量情况么?
    要有。当老板问起这个产品目前质量如何,Test Lead/Manager应该负责回答。

  56. 你们有单元测试么?
    单元测试要有的。不过没有单元测试也不是不可以,我做过没有单元测试的项目,也做成功了——可能是侥幸,可能是大家都是熟手的关系。还是那句话,软件工程是非常实践、非常工程、非常灵活的一套方法,某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会比另一些方法好,反之亦然。

  57. 你们的程序员是写完代码就扔过墙的么?
    大忌。写好一块程序以后,即便不做单元测试,也应该自己先跑一跑。虽然有了专门的测试人员,做开发的人也不可以一点测试都不做。微软还有Test Release Document的说法,程序太烂的话,测试有权踢回去。

   58. 你们的程序中所有的函数都有输入检查么?
    不要。虽然说做输入检查是write secure code的要点,但不要做太多的输入检查,有些内部函数之间的参数传递就不必检查输入了,省点功夫。同样的道理,未必要给所有的函数都写注释。写一部分主要的就够了。

   59. 产品有统一的错误处理机制和报错界面么?
    要有。最好能有统一的error message,然后每个error message都带一个error number。这样,用户可以自己根据error number到user manual里面去看看错误的具体描述和可能原因,就像SQL Server的错误那样。同样,ASP.NET也要有统一的Exception处理。可以参考有关的Application Block。

  60. 你们有统一的代码书写规范么?
    要有。Code Convention很多,搞一份来发给大家就可以了。当然,要是有FxCop这种工具来检查代码就更好了。

  61. 你们的每个人都了解项目的商业意义么?
    要。这是Vision的意思。别把项目只当成工作。有时候要想着自己是在为中国某某行业的信息化作先驱者,或者时不时的告诉team member,这个项目能够为某某某国家部门每年节省多少多少百万的纳税人的钱,这样就有动力了。平凡的事情也是可以有个崇高的目标的。

   62. 产品各部分的界面和操作习惯一致么?
    要这样。要让用户觉得整个程序好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那样。

   63. 有可以作为宣传亮点的Cool Feature么?
    要。这是增强团队凝聚力、信心的。而且,“一俊遮百丑”,有亮点就可以掩盖一些问题。这样,对于客户来说,会感觉产品从质量角度来说还是acceptable的。或者说,cool feature或者说亮点可以作为质量问题的一个事后弥补措施。

   64. 尽可能缩短产品的启动时间要这样。
     软件启动时间(Start-Up time)是客户对性能好坏的第一印象。

   65. 不要过于注重内在品质而忽视了第一眼的外在印象程序员容易犯这个错误:太看重性能、稳定性、存储效率,但忽视了外在感受。而高层经理、客户正相反。这两方面要兼顾,协调这些是PM的工作。

   66. 你们根据详细产品功能说明书做开发么?
    要这样。要有设计才能开发,这是必须的。设计文档,应该说清楚这个产品会怎么运行,应该采取一些讲故事的方法。设计的时候千万别钻细节,别钻到数据库、代码等具体实现里面去,那些是后面的事情,一步步来不能着急。

   67. 开始开发和测试之前每个人都仔细审阅功能设计么?
    要做。Function Spec review是用来统一思想的。而且,review过以后形成了一致意见,将来再也没有人可以说“你看,当初我就是反对这么设计的,现在吃苦头了吧”

  68. 所有人都始终想着The Whole Image么?
    要这样。项目里面每个人虽然都只是在制造一片叶子,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在制造的那片叶子所在的树是怎么样子的。我反对软件蓝领,反对过分的把软件制造看成流水线、车间。参见第61条。

   69. Dev工作的划分是单纯纵向或横向的么?
    不能单纯的根据功能模块分,或者单纯根据表现层、中间层、数据库层分。我推荐这么做:首先根据功能模块分,然后每个“层”都有一个Owner来Review所有人的设计和代码,保证consistency。

  70. 你们的程序员写程序设计说明文档么?
    要。不过我听说微软的程序员1999年以前也不写。所以说,写不写也不是绝对的,偷懒有时候也是可以的。参见第56条。

  71. 你在招人面试时让他写一段程序么?
    要的。我最喜欢让人做字符串和链表一类的题目。这种题目有很多循环、判断、指针、递归等,既不偏向过于考算法,也不偏向过于考特定的API。

  72. 你们有没有技术交流讲座?
    要的。每一两个礼拜搞一次内部的Tech Talk或者Chalk Talk吧。让组员之间分享技术心得,这笔花钱送到外面去培训划算。

  73. 你们的程序员都能专注于一件事情么?
    要让程序员专注一件事。例如说,一个部门有两个项目和10个人,一种方法是让10个人同时参加两个项目,每个项目上每个人都花50%时间;另一种方法是5个人去项目A,5个人去项目B,每个人都100%在某一个项目上。我一定选后面一种。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很多领导实践起来就把属下当成可以任意拆分的资源了。

  74. 你们的程序员会夸大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么?
    会的,这是常见的,尤其会在项目后期夸大做某个change所需要的时间,以次来抵制change。解决的方法是坐下来慢慢磨,磨掉程序员的逆反心理,一起分析,并把估算时间的颗粒度变小。

  75. 尽量不要用Virtual Heads 最好不要用Virtual Heads。
    Virtual heads意味着resource is not secure,shared resource会降低resource的工作效率,容易增加出错的机会,会让一心二用的人没有太多时间去review spec、review design。一个dedicated的人,要强过两个只能投入50%时间和精力的人。我是吃过亏的:7个part time的tester,发现的Bug和干的活,加起来还不如两个full-time的。参见第73条。73条是针对程序员的,75条是针对Resource Manager的。

2007年2月25日星期日

The 48 Laws of Power

by Robert Greene and Joost Elffers

Law 1

Never Outshine the Master

Always make those above you feel comfortably superior. In your desire to please or impress them, do not go too far in displaying your talents or you might accomplish the opposite – inspire fear and insecurity. Make your masters appear more brilliant than they are and you will attain the heights of power.

Law 2

Never put too Much Trust in Friends, Learn how to use Enemies

Be wary of friends-they will betray you more quickly, for they are easily aroused to envy. They also become spoiled and tyrannical. But hire a former enemy and he will be more loyal than a friend, because he has more to prove. In fact, you have more to fear from friends than from enemies. If you have no enemies, find a way to make them.

Law 3

Conceal your Intentions

Keep people off-balance and in the dark by never revealing the purpose behind your actions. If they have no clue what you are up to, they cannot prepare a defense. Guide them far enough down the wrong path, envelope them in enough smoke, and by the time they realize your intentions, it will be too late.

Law 4

Always Say Less than Necessary

When you are trying to impress people with words, the more you say, the more common you appear, and the less in control. Even if you are saying something banal, it will seem original if you make it vague, open-ended, and sphinxlike. Powerful people impress and intimidate by saying less. The more you say, the more likely you are to say something foolish.

Law 5

So Much Depends on Reputation – Guard it with your Life

Reput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power. Through reputation alone you can intimidate and win; once you slip, however, you are vulnerable, and will be attacked on all sides. Make your reputation unassailable. Always be alert to potential attacks and thwart them before they happen. Meanwhile, learn to destroy your enemies by opening holes in their own reputations. Then stand aside and let public opinion hang them.

Law 6

Court Attention at all Cost

Everything is judged by its appearance; what is unseen counts for nothing. Never let yourself get lost in the crowd, then, or buried in oblivion. Stand out. Be conspicuous, at all cost. Make yourself a magnet of attention by appearing larger, more colorful, more mysterious, than the bland and timid masses.

Law 7

Get others to do the Work for you, but Always Take the Credit

Use the wisdom, knowledge, and legwork of other people to further your own cause. Not only will such assistance save you valuable time and energy, it will give you a godlike aura of efficiency and speed. In the end your helpers will be forgotten and you will be remembered. Never do yourself what others can do for you.

Law 8

Make other People come to you – use Bait if Necessary

When you force the other person to act, you are the one in control. It is always better to make your opponent come to you, abandoning his own plans in the process. Lure him with fabulous gains – then attack. You hold the cards.

Law 9

Win through your Actions, Never through Argument

Any momentary triumph you think gained through argument is really a Pyrrhic victory: The resentment and ill will you stir up is stronger and lasts longer than any momentary change of opinion. It is much more powerful to get others to agree with you through your actions, without saying a word. Demonstrate, do not explicate.

Law 10

Infection: Avoid the Unhappy and Unlucky

You can die from someone else’s misery – emotional states are as infectious as disease. You may feel you are helping the drowning man but you are only precipitating your own disaster. The unfortunate sometimes draw misfortune on themselves; they will also draw it on you. Associate with the happy and fortunate instead.

Law 11

Learn to Keep People Dependent on You

To maintain your independence you must always be needed and wanted. The more you are relied on, the more freedom you have. Make people depend on you for their happiness and prosperity and you have nothing to fear. Never teach them enough so that they can do without you.

Law 12

Use Selective Honesty and Generosity to Disarm your Victim

One sincere and honest move will cover over dozens of dishonest ones. Open-hearted gestures of honesty and generosity bring down the guard of even the most suspicious people. Once your selective honesty opens a hole in their armor, you can deceive and manipulate them at will. A timely gift – a Trojan horse – will serve the same purpose.

Law 13

When Asking for Help, Appeal to People’s Self-Interest,

Never to their Mercy or Gratitude

If you need to turn to an ally for help, do not bother to remind him of your past assistance and good deeds. He will find a way to ignore you. Instead, uncover something in your request, or in your alliance with him, that will benefit him, and emphasize it out of all proportion. He will respond enthusiastically when he sees something to be gained for himself.

Law 14

Pose as a Friend, Work as a Spy

Knowing about your rival is critical. Use spies to gather valuable information that will keep you a step ahead. Better still: Play the spy yourself. In polite social encounters, learn to probe. Ask indirect questions to get people to reveal their weaknesses and intentions. There is no occasion that is not an opportunity for artful spying.

Law 15

Crush your Enemy Totally

All great leaders since Moses have known that a feared enemy must be crushed completely. (Sometimes they have learned this the hard way.) If one ember is left alight, no matter how dimly it smolders, a fire will eventually break out. More is lost through stopping halfway than through total annihilation: The enemy will recover, and will seek revenge. Crush him, not only in body but in spirit.

Law 16

Use Absence to Increase Respect and Honor

Too much circulation makes the price go down: The more you are seen and heard from, the more common you appear. If you are already established in a group, temporary withdrawal from it will make you more talked about, even more admired. You must learn when to leave. Create value through scarcity.

Law 17

Keep Others in Suspended Terror: Cultivate an Air of Unpredictability

Humans are creatures of habit with an insatiable need to see familiarity in other people’s actions. Your predictability gives them a sense of control. Turn the tables: Be deliberately unpredictable. Behavior that seems to have no consistency or purpose will keep them off-balance, and they will wear themselves out trying to explain your moves. Taken to an extreme, this strategy can intimidate and terrorize.

Law 18

Do Not Build Fortresses to Protect Yourself – Isolation is Dangerous

The world is dangerous and enemies are everywhere – everyone has to protect themselves. A fortress seems the safest. But isolation exposes you to more dangers than it protects you from – it cuts you off from valuable information, it makes you conspicuous and an easy target. Better to circulate among people find allies, mingle. You are shielded from your enemies by the crowd.

Law 19

Know Who You’re Dealing with – Do Not Offend the Wrong Perso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eople in the world, and you can never assume that everyone will react to your strategies in the same way. Deceive or outmaneuver some people and they will spend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seeking revenge. They are wolves in lambs’ clothing. Choose your victims and opponents carefully, then – never offend or deceive the wrong person.

Law 20

Do Not Commit to Anyone

It is the fool who always rushes to take sides. Do not commit to any side or cause but yourself. By maintaining your independence, you become the master of others – playing people against one another, making them pursue you.

Law 21

Play a Sucker to Catch a Sucker – Seem Dumber than your Mark

No one likes feeling stupider than the next persons. The trick, is to make your victims feel smart – and not just smart, but smarter than you are. Once convinced of this, they will never suspect that you may have ulterior motives.

Law 22

Use the Surrender Tactic: Transform Weakness into Power

When you are weaker, never fight for honor’s sake; choose surrender instead. Surrender gives you time to recover, time to torment and irritate your conqueror, time to wait for his power to wane. Do not give him the satisfaction of fighting and defeating you – surrender first. By turning the other check you infuriate and unsettle him. Make surrender a tool of power.

Law 23

Concentrate Your Forces

Conserve your forces and energies by keeping them concentrated at their strongest point. You gain more by finding a rich mine and mining it deeper, than by flitting from one shallow mine to another – intensity defeats extensity every time. When looking for sources of power to elevate you, find the one key patron, the fat cow who will give you milk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Law 24

Play the Perfect Courtier

The perfect courtier thrives in a world where everything revolves around power and political dexterity. He has mastered the art of indirection; he flatters, yields to superiors, and asserts power over others in the mot oblique and graceful manner. Learn and apply the laws of courtiership and there will be no limit to how far you can rise in the court.

Law 25

Re-Create Yourself

Do not accept the roles that society foists on you. Re-create yourself by forging a new identity, one that commands attention and never bores the audience. Be the master of your own image rather than letting others define if for you. Incorporate dramatic devices into your public gestures and actions – your power will be enhanced and your character will seem larger than life.

Law 26

Keep Your Hands Clean

You must seem a paragon of civility and efficiency: Your hands are never soiled by mistakes and nasty deeds. Maintain such a spotless appearance by using others as scapegoats and cat’s-paws to disguise your involvement.

Law 27

Play on People’s Need to Believe to Create a Cultlike Following

People have an overwhelming desire to believe in something. Become the focal point of such desire by offering them a cause, a new faith to follow. Keep your words vague but full of promise; emphasize enthusiasm over rationality and clear thinking. Give your new disciples rituals to perform, ask them to make sacrifices on your behalf. In the absence of organized religion and grand causes, your new belief system will bring you untold power.

Law 28

Enter Action with Boldness

If you are unsure of a course of action, do not attempt it. Your doubts and hesitations will infect your execution. Timidity is dangerous: Better to enter with boldness. Any mistakes you commit through audacity are easily corrected with more audacity. Everyone admires the bold; no one honors the timid.

Law 29

Plan All the Way to the End

The ending is everything. Plan all the way to it, taking into account all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obstacles, and twists of fortune that might reverse your hard work and give the glory to others. By planning to the end you will not be overwhelmed by circumstances and you will know when to stop. Gently guide fortune and help determine the future by thinking far ahead.

Law 30

Make your Accomplishments Seem Effortless

Your actions must seem natural and executed with ease. All the toil and practice that go into them, and also all the clever tricks, must be concealed. When you act, act effortlessly, as if you could do much more. Avoid the temptation of revealing how hard you work – it only raises questions. Teach no one your tricks or they will be used against you.

Law 31

Control the Options: Get Others to Play with the Cards you Deal

The best deceptions are the ones that seem to give the other person a choice: Your victims feel they are in control, but are actually your puppets. Give people options that come out in your favor whichever one they choose. Force them to make choices between the lesser of two evils, both of which serve your purpose. Put them on the horns of a dilemma: They are gored wherever they turn.

Law 32

Play to People’s Fantasies

The truth is often avoided because it is ugly and unpleasant. Never appeal to truth and reality unless you are prepared for the anger that comes for disenchantment. Life is so harsh and distressing that people who can manufacture romance or conjure up fantasy are like oases in the desert: Everyone flocks to them. There is great power in tapping into the fantasies of the masses.

Law 33

Discover Each Man’s Thumbscrew

Everyone has a weakness, a gap in the castle wall. That weakness is usual y an insecurity, an uncontrollable emotion or need; it can also be a small secret pleasure. Either way, once found, it is a thumbscrew you can turn to your advantage.

Law 34

Be Royal in your Own Fashion: Act like a King to be treated like one

The way you carry yourself will often determine how you are treated; In the long run, appearing vulgar or common will make people disrespect you. For a king respects himself and inspires the same sentiment in others. By acting regally and confident of your powers, you make yourself seem destined to wear a crown.

Law 35

Master the Art of Timing

Never seem to be in a hurry – hurrying betrays a lack of control over yourself, and over time. Always seem patient, as if you know that everything will come to you eventually. Become a detective of the right moment; sniff out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the trends that will carry you to power. Learn to stand back when the time is not yet ripe, and to strike fiercely when it has reached fruition.

Law 36

Disdain Things you cannot have: Ignoring them is the best Revenge

By acknowledging a petty problem you give it existence and credibility. The more attention you pay an enemy, the stronger you make him; and a small mistake is often made worse and more visible when you try to fix it. It is sometimes best to leave things alone. If there is something you want but cannot have, show contempt for it. The less interest you reveal, the more superior you seem.

Law 37

Create Compelling Spectacles

Striking imagery and grand symbolic gestures create the aura of power – everyone responds to them. Stage spectacles for those around you, then full of arresting visuals and radiant symbols that heighten your presence. Dazzled by appearances, no one will notice what you are really doing.

Law 38

Think as you like but Behave like others

If you make a show of going against the times, flaunting your unconventional ideas and unorthodox ways, people will think that you only want attention and that you look down upon them. They will find a way to punish you for making them feel inferior. It is far safer to blend in and nurture the common touch. Share your originality only with tolerant friends and those who are sure to appreciate your uniqueness.

Law 39

Stir up Waters to Catch Fish

Anger and emotion are strategically counterproductive. You must always stay calm and objective. But if you can make your enemies angry while staying calm yourself, you gain a decided advantage. Put your enemies off-balance: Find the chink in their vanity through which you can rattle them and you hold the strings.

Law 40

Despise the Free Lunch

What is offered for free is dangerous – it usually involves either a trick or a hidden obligation. What has worth is worth paying for. By paying your own way you stay clear of gratitude, guilt, and deceit. It is also often wise to pay the full price – there is no cutting corners with excellence. Be lavish with your money and keep it circulating, for generosity is a sign and a magnet for power.

Law 41

Avoid Stepping into a Great Man’s Shoes

What happens first always appears better and more original than what comes after. If you succeed a great man or have a famous parent, you will have to accomplish double their achievements to outshine them. Do not get lost in their shadow, or stuck in a past not of your own making: Establish your own name and identity by changing course. Slay the overbearing father, disparage his legacy, and gain power by shining in your own way.

Law 42

Strike the Shepherd and the Sheep will Scatter

Trouble can often be traced to a single strong individual – the stirrer, the arrogant underling, the poisoned of goodwill. If you allow such people room to operate, others will succumb to their influence. Do not wait for the troubles they cause to multiply, do not try to negotiate with them – they are irredeemable. Neutralize their influence by isolating or banishing them. Strike at the source of the trouble and the sheep will scatter.

Law 43

Work on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Others

Coercion creates a reaction that will eventually work against you. You must seduce others into wanting to move in your direction. A person you have seduced becomes your loyal pawn. And the way to seduce others is to operate on their individual psychologies and weaknesses. Soften up the resistant by working on their emotions, playing on what they hold dear and what they fear. Ignore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others and they will grow to hate you.

Law 44

Disarm and Infuriate with the Mirror Effect

The mirror reflects reality, but it is also the perfect tool for deception: When you mirror your enemies, doing exactly as they do, they cannot figure out your strategy. The Mirror Effect mocks and humiliates them, making them overreact. By holding up a mirror to their psyches, you seduce them with the illusion that you share their values; by holding up a mirror to their actions, you teach them a lesson. Few can resist the power of Mirror Effect.

Law 45

Preach the Need for Change, but Never Reform too much at Once

Everyone understands the need for change in the abstract, but on the day-to-day level people are creatures of habit. Too much innovation is traumatic, and will lead to revolt. If you are new to a position of power, or an outsider trying to build a power base, make a show of respecting the old way of doing things. If change is necessary, make it feel like a gentle improvement on the past.

Law 46

Never appear too Perfect

Appearing better than others is always dangerous, but most dangerous of all is to appear to have no faults or weaknesses. Envy creates silent enemies. It is smart to occasionally display defects, and admit to harmless vices, in order to deflect envy and appear more human and approachable. Only gods and the dead can seem perfect with impunity.

Law 47

Do not go Past the Mark you Aimed for; In Victory, Learn when to Stop

The moment of victory is often the moment of greatest peril. In the heat of victory, arrogance and overconfidence can push you past the goal you had aimed for, and by going too far, you make more enemies than you defeat. Do not allow success to go to your head. There is no substitute for strategy and careful planning. Set a goal, and when you reach it, stop.

Law 48

Assume Formlessness

By taking a shape, by having a visible plan, you open yourself to attack. Instead of taking a form for your enemy to grasp, keep yourself adaptable and on the move. Accept the fact that nothing is certain and no law is fixed. The best way to protect yourself is to be as fluid and formless as water; never bet on stability or lasting order. Everything changes.

1. Never Outshine the Master 做人要低调

2. Never put too Much Trust in Friends, Learn how to use Enemies 不要太信任朋友,要利用敌人

3. Conceal your Intentions 隐藏好你的意图

4. Always Say Less than Necessary 不多话

5. So Much Depends on Reputation – Guard it with your Life 赢得好名声——用一生守护它

6. Court Attention at all Cost 不惜一切赢得关注

7. Get others to do the Work for you, but Always Take the Credit 让别人帮你做事,自己得到声誉

8. Make other People come to you – use Bait if Necessary 让别人来找你——必要的时候用诱饵

9. Win through your Actions, Never through Argument 用行动而不是争吵来获胜

10. Infection: Avoid the Unhappy and Unlucky会传染,得避开不快和不幸的人

11. Learn to Keep People Dependent on You 学会让人依靠你

12. Use Selective Honesty and Generosity to Disarm your Victim 用有选择的诚实和大方来缓和与你受害者的矛盾

13. When Asking for Help, Appeal People’s Self-Interest, Never to their Mercy or Gratitude 寻求帮助时,迎合他人自己的兴趣而不是他们的仁慈和感激

14. Pose as a Friend, Work as a Spy 以朋友的姿态像间谍一样地工作

15. Crush your Enemy Totally 打击敌人不遗余力

16. Use Absence to Increase Respect and Honor 利用缺席提升地位和名气

17. Keep Others in Suspended Terror: Cultivate an Air of Unpredictability 让别人陷入不知名的恐惧中,让你周围的空气充满未知性

18. Do Not Build Fortresses to Protect Yourself – Isolation is Dangerous 不要用围城保护自己——隔离是危险的

19. Know Who You’re Dealing with – Do Not Offend the Wrong Person 知道你正在对付的人是谁——不要得罪错了人

20. Do Not Commit to Anyone 不要向任何人承诺

21. Play a Sucker to Catch a Sucker – Seem Dumber than your Mark 扮猪吃猪——巧妙掩饰你的智慧(自认为翻得好玩的一句)

22. Use the Surrender Tactic: Transform Weakness into Power 使用投降策略:把弱点转化为优点

23. Concentrate Your Forces 集中火力

24. Play the Perfect Courtier 溜须拍马

25. Re-Create Yourself 重塑自己

26. Keep Your Hands Clean 保持双手干净(身家清白)

27. Play on People’s Need to Believe to Create a Cult like Following 满足群众需求以培养一群信徒

28. Enter Action with Boldness 大胆地行动

29. Plan All the Way to the End 预先想好所有的方法

30. Make your Accomplishments Seem Effortless 让你的成功看起来毫不费力

31. Control the Options: Get Others to Play with the Cards you Deal 控制选择:让别人打出你想要的牌

32. Play to People’s Fantasies 满足人们的幻想

33. Discover Each Man’s Thumbscrew 找出每个人的死穴

34. Be Royal in your Own Fashion: Act like a King to be treated like one 忠于自己的风格:你当自己是个人物,别人也当你是个人物

35. Master the Art of Timing 把握时机

36. Disdain Things you cannot have: Ignoring them is the best Revenge 轻视你得不到的:忽略他们是最好的报复

37. Create Compelling Spectacles 做出引人注目的事迹

38. Think as you like but Behave like others 想一套(你喜欢的)做一套(像别人一样的)

39. Stir up Waters to Catch Fish 混水摸鱼

40. Despise the Free Lunch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41. Avoid Stepping into a Great Man’s Shoes 不要模仿大人物

42. Strike the Shepherd and the Sheep will Scatter 打败领头者,跟风者将会一哄而散

43. Work on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Others 用别人的想法工作

44. Disarm and Infuriate with the Mirror Effect 善于利用(消除或者激化)镜像效应

45. Preach the Need for Change, but Never Reform too much at Once 鼓吹变化的需要,但切不可一次改变太多

46. Never appear too Perfect 永远不要表现太完美

47. Do not go Past the Mark you Aimed for; In Victory, Learn when to Stop 不要超过既定目标,面对成功,知道什么时候停步

48. Assume Formlessness 无招胜有招



来源:《权力的48条法则》



另外一个不完整的版本:

第一条 永远不要比你的上司更出色。
  要一直让你的头有舒适的优越感。如果你要利用他们或者要给他们好印象,就不要走的太远,把自己的天才全部暴露出来往往会带来相反的结果。他们会觉得恐惧和不安全。让你的上司显得更聪明一点,那样你会得到更多的东西。
  
  第二条 不要太相信你的朋友,学会使用你的敌人
  小心朋友,因为人都是善妒的,所以他们可能会很快的背叛你。就算他们不背叛你,他们也很有可能在朋友的名义下,变得骄纵和控制欲极强。正相反,而如果你雇用了你以前的敌人,为了要证明忠诚,他们会作的更多,他们会变得比你的朋友更可靠。实际上,你其实应更害怕你的朋友,而不是敌人。如果你很不幸没有敌人,那就想办法制造出几个。
  
  第三条 掩饰你的目的
  让人们找不到关键,让他们在黑暗中摸索,永远不要让他们弄清你行为后面的真实目的。如果他们没有线索你到底在干什么,他们就不可能准备反抗。你也可以将他们引向错路,在制造点烟雾,当他们恍然大悟时,已经太晚了。
  
  第四条 话留三分,比应该说的东西还要再少说一点
  当你希望用语言给别人好印象时,往往你说的越多,你显得越普通,导致你对局面失去控制。其实那怕是最平凡的东西,只要你少说一点就会显得不平凡。例如可以说得模糊一点,缺少结局,或者干脆残缺不全。有权利的人通常用少说来给别人加深印象和给与威胁。你说的越多,你说的东西就越傻。
  
  第五条 呵护你的名誉,这是一辈子的事,他太重要了
  名誉是权利的基石。同过名誉你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你的名誉受损,哪怕你什么都还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一定会出现。让你的名誉变得无懈可击。警惕子潜在的威胁,消灭一切威胁于未然之中。于此同时,给你敌人的名誉开几个洞,然后你就可以躲在旁边看着公众审

  第六条 用所有代价换取注意
  任何事情的评价都只是表面上的。看不到的什么也不是。永远不要让你自己在人群里丢失,被人遗忘。站出来!变得与众不同,用所有代价。让你自己变成注意力的中心,要比其他温和的,羞怯的人群更大,更多彩,更神秘。
  
  第七条 让别人为你工作,但要相应的回报。
  用别人的智慧,知识,和跑腿来扩展你自己的能力。这不仅仅给你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给你像神一样有效,快速的气质。最后他们会被人遗忘,而你会被永远记住。永远不要去作别人可你为你做的工作。

  第八条 让别人向你走来,有必要时用用诱饵
  当你使他人行动时,你是一个领导并控制着局面。如果你能让你的对手也走向你并放弃他自己的计划,那就更好了。用一些难以置信的诱饵把他引诱过来,然后攻击,你就稳操胜卷了。
  
  第九条 通过行动取胜,而不是观点。
  当你用观点获取的胜利都是虚幻的。观点带来的胜利会挑动起怨恨和病态的意识,他们会比观点胜利本身更强大,更之久。用行动来取得别人的同意会更有力,一个字都不要说。不用去证明,去解释。
  
  第十条 传染:回避不快和不幸
  你会在别人的怜悯下死掉,心态可以像疾病一样传播。你可能觉得你在帮一个失落的人,但实际上你可能在促成你自己的彻底失败。不幸有时会带来新的不幸,也同样会带到你身上。用快乐和幸运来代替吧。

  第十一条 学会让别人依靠你
  为了保持你的独立性,必须一直有人想到你,需要你。你越被人依赖,你就有越大的自由。让人们为了他们的快乐和成功依靠你, 你有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了。不要教他们太多,让他们学的太多,他们就不需要你了。
  
  第十二条 用选择后的坦诚和慷慨去解除猎物的武装。
一旦你选择后的坦诚将他们的戒备开了个洞,你就可以随心所欲的陷害和操纵他们了。暂时的礼物--一个特洛伊木马--目的是一样的。
  
  第十三条 当寻求帮助时,要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而绝不是怜悯和感恩。
  如果你需要向你的盟友求救,不要提醒他你曾经的帮助和做过的好事,这会给他带来烦恼。他会想方设法找到一种解释来忽略你说的东西。与此相反,你应该在求助和联盟中,暴露一些可以给他带来好处的东西,并且把它从其他部分中突出出来。当你的盟友看到他能的得到的东西,他就会满怀热情的回应你。
  
  第十四条 作出朋友的姿态,但干间谍的工作
  了解你的竞争对手是决定性的。使用间谍去收集有用的资料,走在你的敌人前面。最好让你自己来做间谍。在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交见面中,学会刺探情报。问一些迂回的问题,让人们暴露他们的弱点和目的。一个有间谍艺术的人总能找到机会在任何场合。
  
  第十五条 痛打落水狗,彻底打垮你的敌人。
  伟大的领导摩西让世人知道一个令人恐惧的敌人必须被彻底打倒。一些伟人通过艰难的历程才学到这一点。如果一堆余灰还有一点火星,不管它烧得有多弱小,火焰都可能随时爆发出来。给敌人一条生路和彻底歼灭他们相比,往往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损失。敌人会恢复,会寻求报仇。打垮他,不仅仅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第十六条 用缺席来增加尊敬和面子
  太多的巡回出席会让你掉价。如果你被人们更多的看到和听到,你就显得越普通。如果你已经在一个队伍中建立的自己的地位,暂时退出一下,这会让你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而且获得更多的尊重。你必须学会在什么时候应该离开。从畏惧中增加你的价值。
  
  第十七条 给别人无所依靠的恐惧感,培养不可预测的气氛
  人们天生有一种习惯去永无终止的了解和熟悉别人的行为。当他们可以预测你的行为是,他们觉得可以控制局面。把这一切都翻个个,故意的让形势不可预测。行为表现出没有一贯性和没有统一的目的,让他们的不知所措。他们会绞尽脑汁去了解你的意图。当这一点推向极致时,可以用来威胁和恐吓。
  
  第十八条 不要用建立城堡的方式保护你自己--孤立是危险的
  这个世界是危险的,敌人到处都是,每个人都不可不保护自己。一个城堡看来是最安全的。但是孤立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危险。他会把你断绝你有用的消息来源,他会上让你变成靶子,让别人容易以你为目标。如果走在人群中就好多了,找到盟友,跟他们混在一起,你周围的人群会成为你的保护网。
  
  第十九条 明白你在跟谁打交道,不要冒犯错误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人,你不能保证每个人对你的策略都有相同的反应。当有些人被欺骗和被人用巧击败时,他们会用余生来追求报复。他们是披着羊皮的狼。慎选你的猎物和敌人。不要冒犯错误的人。
  
  第二十条 不要效忠任何人
  那些总是急于站队的人是傻瓜。不过要效忠任何一边和任何事,除了你自己。保持你的独立性,你会变成别人的主人。学会让别人彼此反对,让他们追随你。

  第二十条 不要效忠任何人
  那些总是急于站队的人是傻瓜。不过要效忠任何一边和任何事,除了你自己。保持你的独立性,你会变成别人的主人。学会让别人彼此反对,让他们追随你。
  
  第二十一条 扮猪吃出猪,表现得呆一点
  没有人喜欢比别人更傻。做个陷阱,让你的猎物感觉自己很聪明,不仅仅是聪明,而且比你更聪明。如果你让他相信了这点,他们就不再怀疑你有隐藏的动机。
  
  第二十二条 使用投降策略,通过交出权力传递弱点
  如果你是个弱者,不要为荣誉而战,选者投降。投降可以给你时间恢复,给你时间去烦扰和激怒征服者。并且可以等待他的权力变弱。不要让他有和你战斗并击败你的快感,先投降。用你的厚颜无耻激怒,扰乱他。让投降成为获得权力的武器。
  
  第二十三条 集中你的力量
  把你的力量和精力集中在他们最强的点上。找到一个富矿挖的越来越深,这远比你在各个贫矿中这挖一块,那挖一点强多了。强度永远战胜广度。当你在寻找力量的源泉时,寻找那个关键的资源,一个胖的奶牛可以给你提供更长时间的牛奶。
  
  第二十四条 做一个完美的马屁精
  在这个世界上,在权力和政治斗争的周围,一个完美的马屁精总能茁壮成长。他是含蓄艺术的大师。在极度倾斜和优美的表演中,他对当权的谄媚宣布了他比别人有更多的权力。学习并运用马屁精的法则,将使你在权力场前途无量。
  
  第二十五条 再造自我
  不要接受社会悄悄塞给你的角色。用一个可以控制注意力并永不让人厌烦的新个体重新铸造自己。做一个创造你自己形象的大师,而不是让别人定义你。给你公众场的姿态和举止加点戏剧性的东西,你的权力会增强,而且你会显得更有性格。
  
  第二十六条 不要玷污你的双手
  你要看起来像端庄和效率的典范。你的双手不能沾染上任何错误和肮脏的事件。保持完美无暇的表面,让别人做你的爪牙或背黑锅,把自己隐藏起来。
  
  第二十七条 运用人们对信仰的可望,创造宗教仪式
  人们总是不可救药的可望信仰什么。给他们一个由头,一个新的忠诚,把所有这些可望集中在一点。保持语句十分模糊,同时给他们全部的承诺。要突出热情把合理的事情和清晰的思路掩盖掉。给你的新弟子一个宗教仪式去表演。让从你的行为中产生恐惧。在缺少有组织的信仰和强大的动机下,你的新信仰会给你带来不可言喻的权力
  
  第二十八条 勇敢无畏的开始行动
  如果你不确定一种行动的会带来什么,不要尝试它。你的疑惑和犹豫会影响你的决断。胆怯是危险的,最好无畏的开始行动。因大胆而犯下的任何错误都是很容易通过更大胆来改正。任何人都尊重大胆,而没有人尊重胆怯。
  
  第二十九条 计划所有通向结局的路
  结局是一切。计划所有的路到那里,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障碍,还有那些可能会让你的努力白费或把功劳让别人拿走的坏运气,全部都考虑进去。如果你计划了这些,你就不会被环境因素征服,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刹车。如果你想得很远,你就能够促进好的运气,并且帮助确定你的未来。
  
  第三十条 让你的成就看起来好像很容易就得到了
  你的行为必须显得自然,做起来也很容易。所有的辛苦,实践,和一切狡猾的诡计都必须掩盖起来。当你的行动显得越容易,你就会得到越多。回避那些想挖掘你辛苦工作的企图,这只会带来问题。也不要叫别人你的诡计,他们会被用来对付你自己。

炒基金的22条“军规”

1、保本

从400万美元起家到至今已超过百亿美元,一夜间拿走了泰国人1/5的财富;打败了英格兰银行;掀起了东南亚金融危机——被称为“金融大鳄”的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4年后,纳粹入侵了匈牙利。

作为纳粹占领区的一个犹太人,索罗斯当时只有一个目标:生存。这个目标就成了他日后投资策略的根基。生存就是指保住本金。对索罗斯来说,一笔投资损失,不管是多小的损失,都是退向生活“底线”的一步,是生存威胁。

同是在1930年,沃伦·巴菲特出生在一个离布达佩斯十万八千里远的一个小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此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巴菲特不到1岁时,他父亲工作的银行倒闭了,他家的所有储蓄都随这家银行一起烟消云散。就像纳粹占领匈牙利影响了年轻的索罗斯一样,早期的艰苦生活似乎也让巴菲特痛恨财富的损失。多年后,他的一句名言广为流传:“投资法则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

大师心里的那本账,其实普通投资者也能算得清楚——如果你损失了投资资本的50%,必须将你的资金翻倍才能回到最初起点。如果你设定年平均投资回报率是12%,要花6年时间才能复原。对年平均回报率为24.7%的巴菲特来说,要花3年零2个月。

在保本基础上赚钱,而且避免赔钱比赚钱要容易。

保住资本并不意味着在投资市场上畏手畏脚,而应该积极展开管理风险。作为一位市场生存大师,索罗斯的父亲教给他三条直到今天还在指引他的生存法则:“冒险不算什么;在冒险的时候,不要拿全部家当下注;做好及时撤退的准备。”

1987年,索罗斯判断日本股市即将崩溃,于是用量子基金在东京做空,在纽约买入标准普尔期指和约,准备大赚。但在当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道指创纪录下跌了22.6%,日本政府也支撑住了东京市场。索罗斯遭遇两线溃败时没有犹豫,他严格遵循自己的第三条风险管理法则,全线撤退,他以低于自己报价10%的价格卖出了所有期指合约,赔光了全年利润,但保住了本。他比别人更清楚:本是底线,保住本就有可能再赢。

2、止损

如果你没有事先确定的退出策略,一切都可能化为乌有。

投资大师不会在不知道何时退出的情况下就投资。退出策略因人而异,与每人的方法和系统(包括风险承受的能力)有关。但不管方法如何,在投资时就应该知道什么情况会导致赢利或亏损。凭借这投资标准,就能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兑现这些利润或接受这些损失。

从事投资必须承认中间有可能出错,这不可避免,止损离场可避免小错成大错,免得泥足深陷。投资过程中有的意外足以致命,如果能小心利用止损点,就可化险为夷。

不仅要止损,同时要止盈。止损可以是动态的,譬如,伴随股票或基金价走高,止损的价格可以提高到某均线或某价位之上,价格一旦调整,立刻出局。止盈则可按赢利达到一定目标出局设定,如果仓位重,则可把止盈价格设立多重,抵达某个目标则卖出部分,同时结合止损提高,则可保证安全。

但一般投资者在入市前都没有设立这样一个系统,所以无从判断什么时候该卖掉赔钱的股票或基金,赚钱的股票或基金又该持有多久。利润和损失就都会让这样的投资者感到紧张。当一笔投资小有盈利时候,他担心这些利润会化为泡影;为消除压力而出手。而面对损失时,他可能会告诉自己那只是纸面损失——他希望那只是“暂时”调整,价格很快就会反弹。如果损失越来越大,他可能对自己说,只要价格反弹到他的买价就抛出。而价格继续下跌,对持续下跌的恐惧最终取代了对价格反弹的期望,他会全部抛出——往往这个时候是价格最低点附近。

这与索罗斯的成功秘诀“保住资本和本垒打”正好相反。

普通投资者对止损的运用通常会有以下三类毛病:第一,自以为常胜将军,不屑设止损点;第二,心中有止损点,手中却无止损盘;第三,随意用一个金额作为止损点。

大师的出色业绩和一般散户惨痛的教训都证明,有几点值得每个投资者严格遵守:其一,必须在入市前设定止损点,之后才可安心视察市势发展。其二,设定止损点后,千万不可随意取消,或在失利情况下将止损点退后。其三,将止损点远离一些重要价位,避免被一网打尽。最后,入市方向正确时,可以将原定的止损价位,跟随市势的发展逐步调整,保证既得利益的同时尽量赚取更多利润。这时候,经调整的止损点可称为止盈点,可以将止盈点逐步降低,保证既得利润和尽量多赚。

3、不预测

每逢牛市,在电视电台的证券频道节目上,在报刊的证券版面上,每天都会看到众多专家在内的无数投资人在想方设法预测股市下个交易日、下周、下月、下季、下年的走势。全球最伟大的投资人巴菲特和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却说:永远无法预测股市,永远不要预测股市。

巴菲特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他在自己公司的股东大会上说:“对于未来一年后的股市走势、利率以及经济动态,我们不做任何预测。我们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预测。”在他看来,投资者经历的就是两种情况:上涨或下跌。关键是你必须要利用市场,而不是被市场所利用,千万不要让市场误导你采取错误的行动。

事实上,如果那些活跃的股市和经济预测专家能够连续两次预测成功的话,他们早就成了百万富翁,越是活跃就越说明他们还是在靠预测为生。每次预测的结果总是表明:事前,预测总是很模糊;事后,很多预测专家跳出来宣布他们早已预测市场会如何如何。

马克·泰尔曾经是“要想赚大钱,必须先预测市场的下一步动向”信念的虔诚实践者,但他最终发现,在他结识的几十位市场“权威”中,在市场预测上比自己高明的一个也没有。而他见过的基金经理中也没有一个擅长市场预测,而且他们几乎全都不能稳定地为他们的投资者盈利。除非他们利用预测别有用心要利用你的趋势。

国外如此,国内同样如此。在此轮牛市前,沪深股市持续5年的下跌,有哪个基金经理或分析师事前成功预测?无论是曾经经历的大熊市,还是此轮暴涨,实际上,并没有哪个基金经理事前成功预测到了涨跌的具体点数和准确时间,也没有哪个基金经理可以成功靠波段操作获利。

如果一定要寻找规律,彼得·林奇的“鸡尾酒会”理论妙趣横生,这理论是多年来林奇在家里举办鸡尾酒会,听离他最近的10个人谈论股票时总结出来的。

“在市场经过一段时间下跌之后,没有人期盼它能再次上涨时,人们都不谈论股市了。如果这时有人过来问我将怎样谋生,我会回答‘试试买点基金’。他们听完后会很有礼貌地点点头就走了。即使不走,他们也会很快把话题转到即将进行的大选,或者天气情况之类,很快他们就会同旁边的一位牙医谈起有关治疗牙斑问题。”

当10个人宁愿与牙医谈论有关治疗牙斑的问题,而不愿意与一位基金经理谈论股市的时候,在林奇看来,股市极有可能出现转机了。

当股市已经开始反弹上涨15%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注意。林奇依然会告诉大家去买点基金,但新到的客人只会在去和牙医谈话之前,在林奇的身边多逗留一点时间,只是为了和他谈论一下股市有多大风险。这时人们谈得更多的依然是治疗牙斑而不是股市。

“到了第三个阶段,股市已经上升了30%,一大群兴致勃勃的人整晚都围在我身边,而忽视了牙医的存在。许多热情的客人把我叫到一边问我该买哪只股票,甚至牙医也这样问我。酒会上的每个人都把钱投在了某一只股票上,并且他们都在谈论股市的走势。”

“第四个阶段,所有客人都簇拥在我周围,但这一次是他们都来告诉我应该买哪只股票,甚至是牙医也会给我推荐三五只股票。当然这些股票仍在上涨。但当邻居们都来告诉我应该买哪只股票并希望我听从他们意见的时候,征兆已经很明确——股市已经达到高点并且是到了该下跌的时候了。”林奇说。

当然,“鸡尾酒会”理论也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只是在大牛市氛围中,每个投资者会因为朋友、家人及同事的影响而尝试预测市场。别人的成功投资故事会让自己更相信我也能成功,但是别人可能只会谈论自己的成功,却闭口不谈自己的失败。而当前的成功可能导致人们因自负而承担更多的风险。历史上的幸运、当前的冒险结合起来,就会诱使投资者犯大错误。

基金经理这样的专业投资者也是如此,基金经理如果认为自己对市场波动有敏锐的嗅觉,适当选时进行波段操作,无疑将会提高收益并降低风险。但如果基金经理完全依靠选时获利,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股市波动根本不能准确预测,选时操作不但很难获利,而且可能早晚会让你赔掉老本。

4、不盲从

巴菲特的良师益友,被称为“华尔街教父”的本杰明·格雷厄姆曾讲过一个寓言,来描述投资者因股市巨大影响力而产生的盲目性——一个勘探石油的人死后要进天堂,圣·彼得在天堂门口拦住他:“你虽然有资格进入天堂,但留给石油业者居住的地方已经爆满了,我无法把你安插进去。”这一位听完,想了一下提出一个请求:进去跟那些住在天堂里的石油业者说一句话。圣·彼得觉得这没什么,就答应了。于是他对着天堂里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话音刚落,天堂大门顿开,里面所有人都疯狂冲向了地狱。圣·彼得吃惊之余请这一位进天堂,但他迟疑了一会儿说:“不,我想我还是跟那些人一起到地狱去吧,传言说不定是真的呢!”

格雷厄姆通过这则寓言告诫投资者切忌盲目跟风。实际上,在大熊市或大牛市中,跟风总是盖过理性思考,这是大多数人最终赚不到钱的铁律。即使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并拥有丰富投资经验的专业人士,遇到市场冲动也往往无法做到理性。

金融学家用羊群效应来描述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投资者趋向于忽略自己有价值的私有信息,而跟从市场中大多数人的决策。具体表现为在某个时期,大量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或者对于特定的资产产生相同的偏好。

巴菲特则用旅鼠的成群自杀来比喻投资者的盲目随大流。旅鼠常年居住北极,繁殖能力很强,理论上一只母鼠一年可生成千上万只后代。在平常年份,旅鼠只进行少量繁殖,但到了丰年,它们就会大量繁殖,使种群数量急剧增加。一旦达到一定密度,比如一公顷内有几百只之后,就会发生奇怪的现象:这时所有旅鼠都变得焦躁不安,开始四处乱窜,并且停止进食。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旅鼠会显出强烈的迁徙意识,纷纷聚在一起,仿佛一声令下开始沿着一定的方向进发,星夜兼程,一路狂奔冲向大海。

巴菲特指出投资中的旅鼠行为就是“无意识的模仿同类的行为倾向,无论这样的模仿是多么的愚蠢”。美国的一位基金经理曾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机构投资者是群居的动物,我们观察相同的指标,聆听相同的预测,像旅鼠一样,我们往往在同一时间向相同的方向迁徙,这种行为加剧了价格的波动。”

事实上,基金选择和动物的选择并无二致。在寒冷的熊市中,持续低迷的行情,基金经理们也会抱团取暖,持有几乎完全相同的防御性股票,希望共同度过寒冬。在刚刚过去的熊市中,我们看到大部分基金都买入大致相同的防御性股票,而符合这些基金选择标准的防御性股票又相当有限,因此每只基金都持股有限,加上防御性股票本身的特点,于是在那一轮熊市,相当数量的基金跌破净值并曾长期在净值之下徘徊。

但羊群效应不仅出现在股市低迷期,上涨阶段,基金经理同样会盯牢一些大致相同的股票,抱团取利。尽管由于股市整体上涨,基金经理抱团同样可以盈利,但其业绩总体仍会输于大盘。实际上,与普通投资者相同,孤独同样也会让基金经理感到不安。投资那些不被市场普遍看好的,甚至受到其他同行排斥的股票,而投资成败关系到基金以及基金经理本人的事业生死存亡时,更会让基金经理感到不安。而投资与同行们类似的股票,即使业绩不佳也情有可原,反正大家都是这样。当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像旅鼠一样盲目地跟随市场追涨杀跌时,他们忘记了自己和前辈们为这个市场所付出的“血淋淋的代价”。

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说:“如果有我不愿买的股票,那它一定是最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股票。”

所以,不管现在基金板块红得多么耀眼,不要指望你的基金能跑赢大市;如果你真希望通过持有基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认真去挑选基金经理,而不要只看这只基金今天涨了多少。

5、不熟不做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片自己的领地。就像如果你网球打得很好,那么你的握拍、挥拍、发球和回球等动作的方式已经成了一整套习惯,而当你改去打羽毛球时候,会发现打网球养成的习惯几乎全都会成为你的障碍。而如果想在这种表面类似网球的运动中有良好表现,则必须放弃在网球运动中形成的良好习惯,去养成一套新习惯。

实际上,投资也如此。每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都有他自己的领地,越成功越专业。就像沃伦·巴菲特是“股神”,而乔治·索罗斯掌控对冲基金,彼得·林奇是王牌基金经理,吉姆·罗杰斯则在大宗商品市场上成绩斐然。

这些成功投资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小部分投资对象中,这划定了他们自己的能力范围,只要不超出这个范围,就拥有了一种能让他的表现超出市场总体表现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就是衡量一笔投资是否有理想的平均利润期望的能力,而只要他将注意力转到了其他类型的投资上,他的“衡量工具”就会失效。

正如巴菲特所说:“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知道多少,而是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自己不懂什么。”

没有明确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常常做出有违自我判断的投资决策,特别是在股市繁荣的狂躁期中,人们更喜欢这山望着那山高,看到其他人似乎都在轻松赚钱而自己却没有如此好运,开始自我怀疑并追逐幻想,从而贬低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股指上扬、基金飘红时,很多人都会认为投资股市比做其他生意容易多了,只要看看盘,在电脑上按几下,或通过电话委托几个号码,就能在几秒钟内完成交易。但在股市上,把辛辛苦苦做了几年生意挣到的钱全赔进去的故事,并不鲜见。

对这种想走捷径迅速通过股市致富,却根本不愿花时间做研究分析的人。林奇曾感叹:“难怪人们在房地产市场上赚钱而在股票市场上赔钱。他们选择房子时往往要用几个月的时间,而选择股票只用几分钟。事实上,他们在买微波炉时花的时间也比选择股票时多。”

由于某些具体原因,分析股票或基金对于一般投资者太过深奥和复杂,普通投资者因此更容易因一时念头而将所有积蓄投入某一只股票或基金。一对夫妇可能会花整个周末去查找飞三亚旅游最优惠的机票价格,但当他们购买5000股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股票时,可能连10分钟都不愿花在研究该公司的基本业绩上。

如果你只是偶尔打打网球,输赢都无所谓。同理,如果你只是偶尔炒炒股票、买买基金,盈亏无关痛痒。但如果你想通过投资赚钱养家、买房、发财致富,那就必须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在实践中逐步积累更多的知识、能力和技巧。

投资大师不理会他不了解的投资对象,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不足,这为他自己划定了清晰的能力范围。他的能力之外的高山,会被他忽略,这是为了相对成功的把握。巴菲特和索罗斯是通过思考以下问题来划定自己的能力范围:其一,我对什么感兴趣?其二,现在我了解什么?其三,我愿意去了解什么,学习什么?

很多故事都可以证明,缺少专业知识的人们一直是狂躁期中损失最大的群体。他们往往是在好时光几乎就要结束的时候才实在忍不住投入,成为恰好是在泡沫破裂而股市全面崩盘前辛苦买入的那最后一拨人。

6、迅速决断

做熟门是为保证自己清醒的决断能力。在炒基金或股票中最怕的是犹疑——如果不能做判断在关键的点位买入或抛出,就不可能获利。

犹疑是不自信的表现,会扰乱一个投资者的思维——如果下周出现更好的投资机会怎么办?如果我为了买B而卖了A,但结果是A比B好怎么办?如果B的价格在明天或下周下降从而给了我更好的入市时机怎么办?如果我又犯了错怎么办?如果利率突然调整了怎么办?如果市场要崩溃了怎么办?

这一系列的“如果”经常导致一个投资者的购买量远少于他的意愿。比如说,他本打算购买1万股,并且认为这个数量很合适,当打电话准备下单时候却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或许,”他想,“我应该先买2000股。看看会发生些什么,剩下的以后再买。”但他往往发现再也没有合适的时机买剩下的那些。

这样的问题不会进入投资大师的大脑。对他来说,所有问题事先已经明确,下单只是一套程序最后的收尾动作,这时候,他甚至可能已经在思考下一个投资机会了。

也可能投资者行动的限制是因为资金不足。实际上,投资大师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但由于他的投资目标是明确的,能判断他的最新投资机会是否优于他已经拥有的一个或更多投资对象。如果他面临资金限制,那么在他采取行动时候,已经决定为这次行动要马上卖掉手头的哪些资产了。

没有明确投资目标的投资者,往往无法衡量他的投资理念的价值。即使已经对投资对象做了大量研究,在没有投资标准的情况下自己也无法安心。他“检验”自己想法的方法之一是询问朋友或业内人士,用别人的看法充当他所欠缺的投资标准。即使这样,通常在最后下单时候,心中还免不了会嘀咕:“我做的到底对不对?”

索罗斯能在发现情况1秒钟内,就向他的经纪人下达全部清仓的指令;而巴菲特也能在10秒钟内否定他所听到的大多数投资建议,这都因为他们有非常明确的投资标准,这些标准可以让他以闪电般的速度分清合适和不合适的投资。

7、大道

常态下,股票的价格,走的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轨迹,这可以称之为股价运动的大道。技术分析的鼻祖查尔斯·道,生前从未建立什么理论框架,去世后被公认为技术分析奠基人,就在于他发表在《华尔街日报》的一系列研究市场动向的文章中贯穿着股价循环波动的法则。在查尔斯·道和他的公司将指数这一表征市场和测市的方法引入华尔街之前,人们从来也不知道股价的总体波动,更谈不上因大的投资环境变动而买卖股票,交易依据多来自于市场传言和投机冲动。

因为是零散的文章整理而成,后人从中整理出的规则自然没有很强的系统性。道氏理论主要有6个基本规则:

1.一切影响价格的因素都反映在平均价格之中。

2.价格运动可分为三种趋势,趋势定义是,连续出现的波峰和波谷都趋向一个方向,上升的趋势包括连续上升的波峰和波谷,下跌的趋势则由不断创新低位的波峰和波谷构成。

趋势的分类,按时间长短分为三级,主要趋势短则一年,长则数年;次要趋势持续3个星期到3个月,它是主要趋势的调整;短暂趋势是最低级的趋势运动,是次要趋势中更小级次的波动,持续时间不超过3个星期。

调整通常可以使价格回到主趋势升降幅度的1/3到2/3,最常见的回撤约为一半。趋势运动的一个贴切比喻是,趋势运动犹如海浪运动,大的趋势是涨潮落潮,即潮汐运动;潮汐之上有波浪,波浪之上又有水纹。完整的海流里总是波波相连大浪套小浪,既向着一个方向流动,也有回流,也有飞溅的泡沫。

3.主要趋势通常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升能量的积聚阶段,此时,经过了大跌市的痛苦经历,市场气氛惨淡,但此时市场开始反弹,先知先觉的聪明人进场买入,这时坏消息已经为市场所消化,价格到了跌无可跌的境地。但大部分投资者仍未摆脱熊市阴影,不敢轻举妄动。第二个阶段是主升阶段,经济环境转暖的好消息开始传布,更多投资者转入购买方,股票价格迅速上升。第三个阶段,也有人称为“猫狗阶段”,好消息铺天盖地,整个投资界都处于亢奋,言空者屡说屡错,没人相信市场将涨到头。这时,先知先觉的投资人看到了危险的苗头,开始抛售。所谓“猫狗阶段”,形容高潮中市场鸡犬乱飞。

4.各种指数必须相互确认。

5.成交量必须与趋势一致。

6.一个趋势的终结,必须有确凿的反转信号出现才能确立。在这里,道氏与后来凭借计算机进行交易的很多数量投资者不谋而合。趋势一旦确立,就会持续一段时间。当趋势未曾发生反转时,最好的投资策略就是顺势而为。不过,要确定一个即将形成的趋势是大趋势还是小趋势,是回撤后继续以往的走势还是从此一去不回头,需要通盘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有时还是要用到一点模糊判断。

道氏理论的实用性就在于它明确地告诉你什么样的走势构成一个趋势。也就是说,道氏理论最关键的是趋势的定义。连续的突破上一个波峰波谷的走势构成一个趋势,相反,一旦波峰波谷不能延续上一个波峰波谷的方向,趋势就告结束。凭这一条,投资者就可确立市场的转向点,再决定自己的投资策略。对道氏理论,有一个形象的解释,就比如双方打仗,当一方强大时,战事向着有利于这一方的方向发展,于是形成了一方军队的长驱直入;这就是趋势。但随着时间推移,双方力量此消彼长,形成僵持。股票实际上是多空双方的争斗,力量对比表现在价格上,一方由强变弱,另一方由弱变强的过程就是股价走势头部或底部的形成过程。从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所有战斗都表现在股价波动上,此时,只要有了冲锋的信号,技术上的骑墙派就可跳下墙头,加入得势的一方了。为什么不呢,为什么做死多头或死空头呢,我们的目的只是赚取差价,没有人因为投机者曾经在另一方队伍里就拒绝投诚。在交易行为中,并不存在道德考虑。

8、玄机

大道者,道氏理论,把市场描述为波浪运动。但波浪起伏推展,舒缓均匀,曲线光滑,乃理想状态的运动,并且,价格运动并不是总从一个固定的水平出发,经历一轮起伏后再回到出发线上。这显然不能反映经济的发展,使股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打了折扣。而市场真实波动多带棱角,更多体现了人之为人的贪婪与恐惧。波浪理论把波浪的理想状态进一步具体化,以“5浪上升,3浪调整”的螺旋式上升形态完成对市场走势的“具体而微”解读。正因为具体到价位,具体到价格运行所处的状态,波浪理论带有玄学色彩,运用不好,便是走火入魔。

说是玄学,的确是玄想的结果。前会计拉尔夫·艾略特大病一场后,躺在病床上开始了他的新职业——琢磨道-琼斯指数。那时他已经快60岁了。1946年,在艾略特去世前一年,离群索居的冥思苦想导致了波浪理论的集大成著作《自然法则——宇宙的秘密》的问世。与道氏理论不同,波浪理论有一套对价格世界既能自圆其说,又有完整解释的逻辑。在艾略特看来,股票指数不过是宇宙玄机于人类的反映,是人群大众固有节奏的一个外化而已。

波浪理论里,股价运动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单元构成的,一个单元包括上升状态的5个趋势运动(也就是“浪”),下降状态的3个趋势运动。而大的浪中又含有更低一级的小浪。在艾略特那里,按时间长度,浪大浪小有严格分期。最大级次的浪延展200年,而小级别的浪一天的走势里便会多次出现。尽管上升5浪下跌3浪构成了波浪理论的基本形态单位,但上升与下跌浪却不是对浪最本质的提法,本质的提法应该是进攻浪与调整浪。比如,在一个大级次的波浪单元上,调整3浪是下跌的,它的主攻方向是向下的。这时,只有中间的向上的B浪是起调整作用,其余的A浪和C浪均是5小浪结构的进攻浪。所有的进攻浪都是5浪的内部结构,而所有调整浪都是3浪结构。于是乎,进攻浪和调整浪一起形成一个完备的“螺旋式上升”体系,大浪套小浪,大进攻有大调整,小进攻有小调整,股市在不断调试中前行。

和道氏理论的趋势形成、趋势加强到趋势的否定相同,波浪也有从试探到狂飙突进到疯狂的过程,比如第3浪,也称主升浪,最具爆炸力的上涨在此发生,走势极为活跃,突破、跳空、成交量剧增,伴以铺天盖地的利好传言。第3浪的上升是最为健康的一浪,充足的进场资金,投资者良好的心态使市场一片沸腾,却无恐惧之心。可到了第5浪,因是市场上升的顶部,常有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欢乐气氛,但已有大批3浪中的主力股票滞涨,尽管鸡飞狗跳,但市场总体上升乏力。投资者惧怕风险,却又不忍离场,心态矛盾。又比如,调整浪里的B浪,在艾略特描述中,是“叫人上当的把戏,是多头陷阱,是投机者的天堂,也是小户投资人心态上的放纵。要不就表示僵化、不知变通的自满”,很多人都以为市场又该好转了,但一涨到重要的压力区域,就调转回头。

每一浪都有形象描述,技术分析者自可对号入座,对未来走势做出预测,更难能可贵的是,波浪有很多可能的比例关系,知道了第一浪的高度,就可推算出第五浪在哪里结束,一个进攻浪完成,可以推算出调整的点位。数浪的妙处就在于对未来的精确预测,但危险也恰恰在此,因为是一个自圆其说的体系,以事后诸葛亮的观点,无论什么样的走势都能数浪,但同样的走势,能数出多种组合,偏偏又都符合波浪规则。甚至波浪大师也告诫追随者,应该不断修正自己的数浪结果,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所有的可能性。指望如此“万金油”的方法测市,十次对七次,三次数错都可能把利润输个精光。

爆发式的走势最适合数浪,因为按艾略特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则,波浪本身就是度量群众情绪的方法。那些有广泛的群众参与的大品种或大市场最适合数浪。波浪理论只针对指数,而非个股,说明它是对大众行为的解释,如果参与的人群不够广泛,市场能够被个人或机构的意志左右,走势就可能不遵守波浪规则。

9、情绪

很难解释旅鼠行为,动物学家提出一种假设:环境压力的增加引起旅鼠荷尔蒙的变化,导致行为异常。

在市场效率一统天下的情况下,经济学家发现很多难以解释的现象。1987年波及全球的股灾就是典型的现象之一,在没有重大不利的消息下,道-琼斯一天内下跌了22%,而这一下跌又如多米诺骨牌迅速传遍全球。在香港,一日内恒生指数竟下跌了33%。不久,股灾以股价的全面回升而告终。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与事件相关的重要信息。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做过统计。上世纪美国股市共发生过53次10%以上的波动,平均每两年一次。25%以上的下跌共15次,六七年一次。看来,人类的行为与旅鼠相近,也是周而复始的。旅鼠冲进大海前,并不是没有先兆,所以,预测暴跌也不是无迹可寻。

1999年初,德国与意大利的两位经济学家发布了他们的股票市场研究报告,他们利用数学模型对股票市场进行分析后认为,股市波动相当程度上与交易者的行为有关,而非像一些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所认为的主要是由公司业绩,利率变动等因素决定。也就是说,股市波动有较强的非理性特征。在建立数学模型过程中,两位科学家把投资者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投资界的“原教旨主义者”,他们主要根据公司收益利率变化等因素来预测市场走向;另一类是“噪音交易者”,他们不是根据股票的价值,而是视其他交易者如何动作而随大流,“噪音交易者”会在市场中产生一种类似人类群居本能的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后来者加入。经济学家的研究发现,股市经常会出现的熊市、牛市的大起大落,主要由噪音交易者的行为引起。虽然从长远看,股票市场的稳定力量主要是原教旨主义者,但噪音交易者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定临界值时,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明显加剧。

对于市场的亢奋状态,波浪理论中有着相应的浪型对应,那就是进攻浪的延长,一个5浪结构的进攻浪可能延展到7浪结构,也可能是9浪、11浪,甚至更多,有时候,尤其是上升的第5浪,当投资者经历了长久持续的上升后,上无阻力,下面是均线的顶托,资金源源不断,一个牛市似乎永远会持续下去。此时,正应了投机者“顺势而为”、“有风使尽帆”的信条,不到市场明确给出反转信号绝不下轿。在第5浪里,博傻的理论往往能发挥到极致。博傻的原则就是比谁比谁傻,谁比谁没有理性,再不值的垃圾股也敢买,而且是价格越涨越买。只要不接最后一棒便不是“傻”,而是精明地利用了千载难逢的赚钱良机。

“我们就跟着他们走,一旦发现一对夫妇变得目光呆滞,准备抓领带的时候,就向紧跟其后的专家发出信号。这位先生就会走过来,然后我们把这对夫妇同人群分开,并对他们展开工作。只需500美元的存款就可以在这个天堂买一块土地。”这是麦当劳创办人雷·克罗克的回忆,他上世纪20年代曾在佛罗里达做房地产经纪人,目睹了上世纪初最出名的一场房地产狂热。当时,房地产商居然能把海底下的土地卖出去。

10、暗示

既然是一种群众运动,心理暗示便无时无刻不起作用。

技术分析的一大前提是无论经济、社会还是微观的经营环境,都反映在股票价格中,换言之,股票价格反映了它背后一切博弈的因素。我们不妨分门别类去思考,经济、社会乃至经营环境的变动都应当是渐变的过程,而行情却多是突兀而棱角分明,使行情更叵测的,当是人的因素。

图形分析之前,有两个概念应该着重强调,它们就是关键点位和趋势线。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们具有充分的群众基础,在大家的潜意识里扎下根来,并通过投资者自觉不自觉的行为,左右行情未来的发展。如果市场中没有这些群众心理的作用,靠的是完全市场理论,那么股价走势一定是更加杂乱无章的,介于心电图和工厂的生产进度表之间。价格反映的是业绩和预期,与投资者对某些心理大关的忌惮、信念无关,市场的规律性、图形之所以成为图形的美妙的旋律性正在于此。

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组成一个有序的社会,反映在股价变动中的神秘的共性是不可磨灭的。

人人都知道美国的股市是最成熟的,最少受操纵的。是不是就可以认为美国股市没有心理作用的制约,股票的定价全凭业绩和预期呢?1999年4月,当道-琼斯首次达到万点高位时,道-琼斯的走势非常反常,昔日大刀阔斧、或稳扎稳打的风格全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情状甚至可以用“鬼祟”来形容。几天内,股价沿着10000点的轴线蠕动,几天内的最高、收盘都在10000点上下十余点的范围内,而且,每天,最关键的点位总让你联想到“万点大虫”。

万点上下的美国股市市值达到10万亿美元,如此谨小慎微的行情肯定不是操纵的结果。可见,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多牛的人,多一般的社会,人的心理都存在共有的东西。那就是对十进制数字谜一样的崇拜忌惮之情。

上证指数最能佐证我们对关键点位的看法。自1993年到1999年间,在1050点这个区域,上证指数触及此敏感区域不下10次,每次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次次加深印象的结果,1050点真的成为电影《青松岭》里的歪脖子树,股民每每遭逢,都有刻骨铭心的体验。2001年后,制约行情的换成了1300点和1760点,尽管不断发新股,指数已经失真,尽管宏微观形势发生了变化,只要没有足以改变惯性的变动,每到1300点抄底族便进场,每到1760点,逃顶者便离场。股票箱于是自我强化,直到股改彻底改变了平衡的格局。

关键点位的一大特点是压力一旦被突破,就会变成支撑,反之亦然。这也比较容易理解,关键点位对投资大众的心理产生暗示,股价在其上,跌到此处自然想到的是买,于是起支撑作用;股价在其下,涨到此处已经积累了浮利,大众首先想到的是落袋为安,市场自然表现出获利回吐。“文革”电影《青松岭》上,富农钱广为了霸占生产队的生产资料——马,用条件反射的方法使牲口见歪脖子树就受惊。投资者对关键点位的反应也类似于条件反射,一个点位或者一个价位区域之所以关键,就是看它曾经是怎样刺激投资者的,刺激的强度和频度是“关键”因素。市场中任何曾经发生转折的地方都是投资者容易记住的地方,而且,时间距离现在越近,在头脑中印象越深刻,所以,寻找关键点位的方法一是就地取材,二是在大行情中取材。上文列举的道-琼斯的例子,则是人的思维习惯在市场中的反映。

一个行情触及关键点位或趋势线的次数越多,越证明其有效。但反过来,一个趋势线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有效。所谓“百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

图表分析中,股票箱、上升或下跌通道都是关键点位作用的结果。甚至反转形态中M头,W底也是关键点位的杰作。

11、反转

如果站在操纵股市的庄家大户的角度,一个理想的交易循环应该三个步骤——吸筹、拉升、派发。一个投机者当然愿意与大户为伍,趁机坐轿,所以,对他们来说,一个理想的市场也应该充满了这样的三部曲。至于以技术分析为投资工具的投资者也应该渴望身处这样的外部环境。查尔斯·道的理论实际上也是把股票价格的运动分成两种状态,一是趋势逆转,另一是趋势运动。在道氏理论中,明确地提出“唯有发生了确凿无疑的反转信号,我们才能判断一个既定的趋势已经终结”。在一个庄家的语汇里,“终结”的含义包括两个场景,一是吸筹完毕,一是派发完毕。

撇开价值投资者的视角,撇开无趋向的走势,我们面前的所有股市行情的形态单位只有两种,一种是反转形态,一种是中继形态。这是一个简化了的两极世界。从两极世界的立足点看市场,几乎能观察到形形色色的这样的由两极组成的“走势单元”。有些是庄股,有些是围绕消息,投资者纷纷抢购热闹一时的消息股,有些则是反映一个时期投资者心态的人气股。这样的走势单元包含上、中、下三个部分,若按功能来分,则是两个功能区——股票换手区域和价位变动区域。股票换手区域就是所谓的反转形态,在这里,筹码充分交换,先由散户集中到大户的手中,再由大户流向散户。这个过程若用道氏理论解释,也可以说是由悲观、愚钝的投资者转到先知先觉的投资者手中,再由先知先觉的投资者转移给盲目乐观的、非理性的投资者。

一个趋势的形成不是无缘无故的,若非突发事件的影响或情绪达到了极端程度,趋势形成总有一个酝酿过程。这里,又要提及关于战争的比喻,在战争爆发之前,在寂静的对峙阶段,弥漫在敌对双方头顶上的空气一定传达着战争的气氛,而频繁有序的军事调动则是未来战争在哪个方向,以何种方式展开的最佳指示。一场战争的胜负在此发生转折,可见这将是异常残酷而艰难的战斗,但也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特例,所以,反转形态的特点是多面的。比如头肩顶,其特征是顶部三座耸起的峰,中间的峰偏高。形状像一个头加上耸起的两肩。形成原因则是趋势上升到一定程度,体力不支,成交量跟不上,形成了高位振荡走势。但头高于两肩,说明这是一个完整的趋势的结束与一个新趋势的开始的结合。头肩顶还有变种,若头和肩是一个高度,就是三重顶。头部形态发生在底部,就是头肩底。如果只有两个头,就是双重顶或M顶。

反转形态是一种能量转化的方式,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充分的时间、空间舞台进行能量的交换。但正如能量守恒定律,时间可以换取空间,反之空间可以抵消时间。反转中既有激烈的单日V型反转,又有耗时颇巨的圆底与圆顶,V型反转,直来直去,干净利落,无半点喘息时间。与其他反转形态不同,V型的趋势变动根本没有此消彼长的过程,是一种极端状态,大多数情况下,价格显然失去了控制,呈加速上升或下跌的状态。交易者对持续不停的走势满怀狐疑,随时准备采取相反的行动。这时,一个大一些的反弹或回档出现了,久积在投机者心里的恐惧情绪一下子释放出来,机敏的投资者也加入到市场中,本来很小的反趋势运动演变成大规模的反转。因为在这之前,价位达到不合理的水平,所以,价格的拉回将是一蹴而就的,根本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而也不会有多空双方的反复争夺。

反转形态的研判没有定例,但可以归纳出几个特征:一、事先必有趋势存在;二、现行趋势的重要趋势线被破坏后,反转即可能发生;三、反转之前的趋势运动影响着反转的规模,而反转形态的规模又反过来影响随之而来的趋势的大小;四、顶部形态历时通常短于底部形态,但其波动性强;五、底部形态的交易量小,顶部形态的交易量大;六、在向上突破时,交易量往往是很好的辅助判断工具,所谓交易量验证走势。

12、单边

与反转形态相对,股票的拉升区域就是单边运动。在此过程中,炒作者的主要精力是把价格迅速拉抬或打压,使之脱离成本区域。

进入单边市场后,我们会发现自己面临的是比反转形态远为赏心悦目的图形。线条流畅、波折减少,K线图和连线图都显示出简洁的形态,有时还富有几何图形的美感。如果手里有这样的股票,不管是上升还是下跌,都会有非常简单的心态,要么快乐至极,要么恐惧得透不过气,总之,绝不是市场无趋势时或在顶部底部的那种磨人的走势。

究其原因,还是单边形态的功能决定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控制了战争局势的将军将如何摆布他的军队,是使阵形井然有序、显示出他治军有法呢还是放任部队的行动?古代,士兵作战都有不成文的规矩,攻陷城邦之后军队放假3日,允许士兵任意胡为。在没有更远大目标的时候,这是激发士兵们奋勇作战的最有效的工具。但是,在没有彻底摧垮敌人的战争机器之前,没有一个将军敢于过早地宣泄狂欢的情绪。得势一方若想把胜利保持下去,必须遵守稳扎稳打的战略。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就因为过早忘形而断送了汉人的江山。

不能在不恰当的时候忘“形”,失态会断送一段美满的人生前程,可见“形”是很重要的。在股票的走势中尤其如此,比如股价好好地上涨,可已经涨到使一小部分投资者害怕的程度,如果突然出现了大笔抛单,而这笔抛售未得到控盘者的及时制止、补漏,市场接下来会怎么样呢?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走势上一个回档很可能演化成大反转的前奏,控盘者当然会小心维护图形的形态,使之为自己的战略目的服务。

人气也是构成此类图形走势的重要因素,当人气充盈,士气高昂时,我们在走势图上看到的应该是一幅万马奔腾的动人图景。若到了大势已去,全军覆没的场景也在急速毫无抵抗的走势中显示出来。所有这些变化都将是激烈的,没有争论不休的局面,更少观望和犹豫。当然,一旦这样的群众情绪发泄完毕,行情也将结束。

单边形态包括急升与急跌,价格变动突如其来,一气呵成。单边里还包括有控制的上升和下跌,诸如台阶式上升与下跌,通道式上升与下跌,缓坡式上升与下跌,究其原因,这样的形态节约能量,能以较小的力量把现有趋势延续得更长。比如台阶式下跌,一段盘整后,只要主力以少许筹码把股价打下一个台阶,人气涣散的市场就无法集结出反弹的多头力量。这样的下降就会近乎“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单边市中还包含中继形态,股价在这里稍做休整,以继续前行。这些多是漂亮的图形,比如三角形,包括对称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特征是股价走势由大幅度振荡而逐渐振幅收敛,形成规则的三角形几何图形。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股价不是收敛的,或者不是按一定的规则收敛的,三角形的走势就难以成形,那样形成的可能就是多边形的走势。三角形首先是一个意见统一的过程。唯有连续峰和谷的趋势线互相聚拢,股价才能形成三角形的走势。可见市场从剧烈的升降转入间歇的时候,起初人心是非常浮躁的,趋势停顿后,投资者最初的反应可能是市场该转势了,所以回档或反抽非常之深。但奇迹般地,价格又被拉回来,惊魂未定的投资者又看到了原来的价位,市场并未因为曾经很高或者很低就被认为不可逾越,在心理状态逐渐稳定后,大量换手在振荡中进行,时间拖得越久,振幅越小,也就是说投资者对未来的分歧越小。最终的突破等于是所有投资者共同选择的结果。

三角形外,这些漂亮规整的图形还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和旗形。

13、均线

道氏理论中一个重要概念是平均成本,但道氏的“平均成本”指的是某些股票的价格平均,与我们这里探讨的单只股票的平均成本不一样。一只股票,今天它的交易价格是10元,昨天的是9元,前天的是8元,大前天的是9元,假设这只股票统共交易了4天,每天的交易量又都一样,那么到了今天,股票持有者的心态是怎么样的呢?4天里平均交易价格是9元,大部分人的持有价也是9元,而现在的行情是10元,这是个皆大欢喜的价格。8元买入的可以卖了,9元的还要看一看。大部分人处于的是“9元心态”,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平均线就是平均交易成本。通常使用的短则5日、长则是年线。短期均线最为贴身,反映近期的持仓成本状况,长线则是长期的持仓成本状况。移动平均线是平滑的走势线,股价的真实走势在围绕着它,并且不断地上下穿行,构成美妙的缠绕图形。移动平均线同时又是对过去若干日内股价变动的总结,反映的是传统势力的阵地所在,对平均成本的突破在股价走势上有着重大的意义,一个大多数人的持仓成本被突破了,一个对许多人都很重要的东西,突然被新生的社会势力给踩在脚下,接下来,世界将要如何演绎呢。

在技术分析里,最重要的概念是趋势。当股价沿着一定趋势行进的时候,平均线因为时滞效应,总应该落后于现有价格的脚步,但因为它不断追踪价格的走向,与价格的关系亦步亦趋。也就是说,如果趋势没有变化,股票价格总在均线的一个方向,上涨时在均线的上方,引领均线向上,下跌时股价在均线的下方,均线如同追兵,不停地压着价格,弄得它喘不过气来。

因为是一段时期的平均持仓成本,均线对改变趋势的力量有相当的震慑作用,一旦股价回档或者反弹到它附近,那些新生力量就会小心翼翼。经常的情况是,它们自乱阵脚,再加上传统势力的轻轻一击,一切就又都回到传统的轨道中去。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均线被短暂突破了,但没有力度,传统势力放手让新生力量表演一番,再予以反击。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假象。一旦股价突破了均线,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突破,就足以说明事物发生了重大转机,这时候,一个新的趋势彻底到来了。

判断趋势的变化还可以用多条均线的交叉。前面我们讲到的走势与均线的交叉相当于一天均线与多天均线的交叉状况,这个思路推而广之,短线与中长线的交叉也就成了判断行情变化的有力武器。

显然,以上讲到的是理想状态。而事实上股价走势绝不可能这样理念化,影响因素也不可能如此单纯。短线太贴身,股价不断穿越均线。当价格变动较小,它能快速反应,把细微的趋势变动辨别出来。但一旦身处大趋势中,它却可能被不断地反弹、回档穿越,错把调整当成转势。所以,对小的趋势,可以而且应该用10天以内的短期均线,而中等的或者更大的行情,则需要用更长期的均线作为判断依据。

经典的均线法则来自美国投资家葛兰维,他归纳出了八条用均线确定买卖时机的原则,在投资界里影响深远。八原则中,前四条为买入时机,后四条为卖出时机。买入时机包括平均线由下降逐渐走平而股价自平均线的下方向上突破;当股价在移动平均线之上产生下跌情形,但是刚跌到移动平均线之下就开始反弹,这时,如果股价绝对水平不是很高,表明买压很大,是一种买进讯号;移动平均线处于上升之中,但实际股价发生下跌,未跌到移动平均线之下,接着又立即反弹,这里也是一种买进讯号;股价趋势线在平均线下方变动加速下跌,远离平均线,为买进时机,因为这是超卖现象,股价不久将重回平均线附近。卖出信号则与买入信号相反。

均线代表平均成本。价格理论中,价格应该围绕价值波动。股价运动,没有趋势的时候股价的确围绕中信值运动,一旦趋势形成,便是均线托或压着行情。自然,过分地偏离会被拉回,价值规律仍有作用。

14、指标

图表分析的好处是直观,可以显示多空双方势力的此消彼长,但依据直观经验获得的结论只适于定性,不适于定量。很多时候,投资者希望得到的结果是定量化的,“买还是卖,是个问题”。为此,投资者发明出技术指标,这是一种定量化的分析方法。均线分析搭建了技术指标分析和图表分析的桥梁,均线图既是一种图表,穿越均线又给出明确的买入卖出信号。

描述股价走势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股价运动的速度、波动的幅度、买方与卖方力量的对比等等,都可以用物理学上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予以研究,不过,这样的方法研究出的结果与我们对物体运动的理解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股票价格上升了,如果是带量的突破,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向上抛出的物体,起初速度很快,但随着物体越飞越高,速度就变慢了。熟悉力学原理的人一定清楚,物体在离开手之前,受到手的作用,处于加速状态。可一旦松手后,物体处于的是减速状态,直到速度为零,地球引力的作用最终使物体以加速度落回地面。股价运动却要复杂得多,在突破时,抢买的力量是最大的,这时的股价犹如受到手臂的抛射力量,但一旦突破完成,量度升幅达到,市场又将受到其他力量的左右,其实,即使是突破后一瞬间,股价的受力也远比只受地球引力一种力量影响的物体复杂。

物理学以“距离/时间”表示速度,速度本身还会发生变化,物理学又引入了一个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用速度的变化除以初始速度。股价变化中,时间是容易度量的指标,距离也是现成的,在技术指标中,股票的速度被命名为动力指数(MTM),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命名者深信,速度的变化反映了价格背后的推动力量的变化。股票加速度变化的概念似乎玄妙,不妨想象一下,5天内,股票价格变动是3元,它的速度是3/5。对于一只标价50元和6元的股票,3元的变动的含义是大大不同的,所以,分析者将股价的原始数据用来做参照,来进一步获得股价变动的敏感性。于是得到变化速度指数(ROC)。沿着MTM和ROC思路,技术分析者创建了多如牛毛的技术指标,据说不下千余种。

如此多技术指标,却从来没有总结出类似牛顿第二定律一类的真理。所有结果都是经验公式。经验建立在概率的基础上,如一个指标在70%的状态下给出的信号是正确的,只有30%的信号是错误的。这就意味着10次交易中,指标的坚信者胜多输少,成功减去失败,他至少有40%的机会是抓在手中的。如果错误的时候再及时止损,赚得将更多。对于积攒财富并不那么容易的人类,这样的事情岂不足够好了么。定量有定量的好处,对于坚守原则的投资者,定量工具给了他一把尺子,而非像波浪理论和图形判别,给人的是一种感觉。

世人创造的技术指标汗牛充栋,投资者甚至可以自创,就其功能而言,无非只有两种,一种讲究顺势而为的,提供趋势发生转变的信号;另一种则是在趋势尚无变化的时候,也就是振荡的行情里,寻找极限点位。

绝大多数的技术指标都是用来寻求拐点的,某些技术指标被巧妙的数学计算控制在0到1之间,使技术指标围绕一个轴心运动。由每天的技术指标组成的指标曲线在上封顶、下封底的空间内来回摆动,因此被称为摆动指数。摆动指标的好处在于,曲线在限定范围内摆动,指标值具有可比性。比如RSI值,出现在20%以下就是超卖信号,出现在80%以上就是超买信号。超买和超卖是表征股价运动中买卖力强弱的术语,股价连续上涨,买气旺盛,是为超买,反之则为超卖。超卖和超买是极端状况的写照,几乎所有看好的投资者都买了,市场还会有多大的潜力?同样,所有悲观失望的投资者都离开了市场,市场也将失去下跌的动力。

股票市场的运动是最复杂的社会运动,用研究物理运动的方法研究它本身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得出的公式基本上是经验公式,经不住科学推敲。但反过来说,与图形分析一样,股价运动的确存在着一些概率上的规律,凭技术指标判断股票的涨跌就应该天然地抱定“宁信道,不若无道”的心理,灵活运用。

15、谋定后动

如果你是购买基金,至少要先知道这只基金的类型,股票型、债券型或者配置型?这个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如何?打算持有多长时间?你的预期收益为多少?能承受的损失有多大?……这些问题并不复杂,甚至花不了你10分钟的时间。

前段时间有人询问记者:“我花了20万元买了一只基金,都半年多了怎么一直不涨,感觉和银行存款似的,这只基金是不是不好啊?”于是记者问他是哪只基金,回答说是“南方多利”,记者无奈地告诉他:“这是一只债券型基金,收益自然偏低,你当时买的时候不知道吗?”这位人士回答说:“我以为所有基金都差不多呢。”就因为不肯做一些基本功课,这位投资者白白浪费了基金最火爆的半年时间。

如果你是购买股票,需要做的功课显然更多,在你进场前,最好先来几个自问自答。

股市里有1000多只股票,为什么我独独买它?是因为它业绩很好,还是有什么重大题材?或者是因为它股价连续上涨,我按捺不住想进去追涨,还是因为它的股价连续下跌,我希望进去抢个反弹……既然决定买进一只股票,买进的原因至少要能说服你自己。

然后,对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多少也要了解。这家公司是做什么业务?这个行业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复苏期、快速成长期、稳定增长期还是衰退期?这家公司在行业里处于什么位置?一年收入和利润有多少?最近几年的利润是增长还是下降?市盈率有多高,在同行业公司中偏低还是偏高?公司管理层如何?公司是否存在大量负债或者对外担保……总之,问的问题越多,对这家公司也就了解得越多。

很多人在进场前,总想象着这只股票会如何大涨,在买进后,又开始担心它会大跌,也就是因贪婪进场,因恐惧离场。其实,这两种情绪最好能够掉换过来,在进场前,还是多些畏惧心理。按照格雷厄姆的说法,你买进的股票要能为你提供足够的安全边际,也就是最好买那些内在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不是股价大大高于内在价值的股票。当然,股票是一个博傻的心理游戏,每人都认为自己买进的股票被低估,将来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别人。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市场,只能希望你寻找的安全边际能足够安全,不至于在击鼓传花中接到最后一棒。

如果股价并没有按照你希望的方向发展,而是出现长时间盘整甚至下跌,你需要在进场前就做好应对计划。首先明确是做长线还是短线,如果长线,对于短期波动大可不必理会,坚守即可,当然,希望你坚守的不是一只垃圾股。如果是短线,如果你以10%的跌幅来止损,最好10%跌幅附近有一条重要的支撑线。

当然,如果你实在太忙或者太懒,进场之前至少请用10秒钟记住马克·吐温的一句话:人的一生中有两段时间不适合投机,一是他有钱的时候,二是他没钱的时候。

16、安全边际


经常有人向股神巴菲特讨要投资秘籍,每当这种时候,股神总是向人们推荐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对安全边际的定义是,对于你即将买入的股票,它的价格要低于内在价值,价格比内在价值越低,安全程度越高。沃伦·巴菲特在看准一只股票之后,总是重仓持有,并且长达10年。

新股民判断一只股票是否值得买,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首先看这只股票的股价,如果股价只有三块五块的,就会认为这只股票便宜且安全,买进应该没什么风险,如果股价超过了30元,就万万不敢碰了。看股价高低自然没错,但股价只是最表面的,也是最富欺骗性的东西,它的高低并不和安全程度成正比。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去看市盈率而不是股价,这也是格雷厄姆告诉人们如何估算股票内在价值的方法。

将公司的净利润除以总股本,得到公司的每股收益(EPS),然后用股价除以每股收益,就得出了著名的市盈率(P/E)。如果你打算购买一只股票,得知它的市盈率为10倍,而这个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为20倍,那么,这只股票就有很高的安全边际。如果这只股票的市盈率高达30倍,而行业平均市盈率仍是20倍,就不具有安全边际了。

股价是反映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前景的预期,所以,评估股票的内在价值通常需要看动态市盈率,这就需要你对公司未来几年的净利润做出合理的判断。一家公司能够通过哪些手段使净利润增长?收入增长、成本降低、产品提价、剥离亏损业务等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因素。

如何看待市盈率的高低从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彼得·林奇对市盈率提出过一些中肯的意见,一是永远不要买市盈率过高的股票,这将为你节约大量的金钱和减少你的痛苦,这和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思想殊途同归。当然,如果公司具有很好的成长性,即使现在市盈率较高,将来随着净利润不断增长,市盈率会很快下降,这样的股票也值得考虑。彼得·林奇的第二条意见比较具体,如果一只股票的市盈率低于公司增长率的分子,那你可能找到了购买公司股票的机会。举个例子,假如一家公司的增长率为15%,市盈率只有10倍,这家公司的股票就可以考虑,如果市盈率不到增长率分子的一半,那你应该重仓持有它。比如一家公司的市盈率为20倍,而该公司的增长率为50%。彼得·林奇一直用这个办法为共同基金分析股票,至于是否适合中国市场,那就需要投资者自己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除了市盈率估值,市净率(P/B)估值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用公司的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就得到市净率。市净率体现了公司股价和净资产之间的比价,如果一家公司的股价甚至低于每股净资产,也就是市净率小于1,那这家公司肯定被低估了,当然,前提是这不是一家存在严重问题的公司,比如2006年上半年,宝钢股份、中国联通等股票都曾跌破净资产,当时很多投资者都不愿去买这些大盘股,结果这些股票都成了去年的大牛股。

除了市盈率和市净率这两种方法,其他还有现金流折现(DCF),资本资产定价(CAPM)等等,这两种方法计算复杂且结果并不可靠,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掌握市盈率和市净率这两种方法,能够对股票的内在价值做出大致估算,找出合理的安全边际,也就足够了。

格雷厄姆认为,安全边际是投资者和投机者之间的分水岭,不承认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差异的人,不能在股市上寻求安全边际的人,其实就是在进行一场轮盘赌。

17、空中楼阁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专家”这样推荐股票——一年后,这只股票的价格将会上涨到100元。或者,一年后,这只股票的涨幅将达到100%。这个预期的高价就是一座空中楼阁,如果大家都认为这只股票会上涨到100元,大家的汹涌认购就会将100元变为现实,尽管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可能只有10元。对于聪明的投资者来说,他会在10元之前提前进场,然后在100元到来之前提前离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是这么干的,而且在股市上大获成功。

在人们印象中,经济学家总是夸夸其谈,如果让他们投资期货或者股市,十有八九会血本无归,凯恩斯是个例外。他既不像技术分析派埋头于各种图表形态之中,也不像基础分析派占卜公司的未来业绩,而是通过分析大众投资者心理来评估股票的心理价值,凯恩斯的理论被人称为空中楼阁理论。

凯恩斯并不热衷计算企业的内在价值,他的做法是揣摩人们的心理,比如说大家参加选美比赛的投票,从100张照片中挑选出最漂亮的6张,谁的选票最接近最后结果,谁就是赢家。对于投票者来说,如果想成为最后的赢家,需要做的不是挑选出自己认为最漂亮的6个人,而是大多数人认为最漂亮的6个人。在空中楼阁思想指导下,凯恩斯认为,如果你测算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是30元,但是公众认为这只股票只值20元,即使你的测算方法准确无误,你用25元来购买这只股票也是愚蠢的行为,价值取决于其他人愿意支付的价格。就像工商银行以3元上市,如果大家都认为它可以涨到10元,也许它就真的涨到了10元,至于它的真实价值是1元还是2元,这已经不再重要。

从理论上讲,利用空中楼阁的确可以赚钱,比如当年的亿安科技,如果你在4元多买进,100多元卖出,的确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不过这种操作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危险性和刀尖舔血无异,即便一些心智超群的人也难以全身而退。18世纪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是一场仅次于荷兰郁金香热潮的集体投机活动,大科学家牛顿也参与其中,最终输了个精光,只留下一句传世名言:我可以计算出天地的运行轨迹,却无法测量出人心的疯狂程度。

空中楼阁理论和股票市场的万有引力定律明显相悖,即使像牛顿这样的天才科学家,他能看到苹果掉在地上,但看不到股价最终也会掉到地上。如果你自认无法在空中楼阁下进行博傻,最好还是相信股票市场的万有引力。

18、10年10倍

华尔街有一个词汇叫做tenbagger,意思是指能涨10倍的股票,对于那些希望在投资上有所成就的人们,寻找一只tenbagger应该成为其必修课程。一只tenbagger对你意味着什么?或许你买了10只股票,9只都在赔钱,只要有一只tenbagger,就足以让你起死回生。
中国股市出现过tenbagger吗?答案是肯定的,万科、金融街、中集集团、张裕、苏宁电器、贵州茅台、驰宏锌锗等股票都有过10倍的涨幅,中国股市从来不乏tenbagger,缺少的只是发现并坚定持有。

寻找tenbagger应该先从身边做起,如果你从事的是有色金属行业,你应该比别人更早发现有色金属的需求在迅速上升,而全球的库存在快速减少,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并在2005年就开始购买有色金属股票,驰宏锌锗这样的股票一年就能给你带来8倍的收益。如果你从事的是白酒行业,你应该能知道贵州茅台在市场上多么受欢迎,如果能从2004年持有至今,也能获得10倍的回报。

当然,仅仅将目光放在身边还不够,你需要对股市上的各大行业有个大致了解,比如哪些行业处于衰退期,哪些处于复苏期,哪些处于快速增长期,哪些属于稳定增长期。除了对行业冷暖的趋势有大致了解,你还需要了解各种公司的类型。彼得·林奇将公司划分为6种类型,稳定缓慢增长型公司、大笨象型公司、快速增长型公司、周期性公司、转型困境型公司和资产富裕型公司。稳定缓慢增长型公司是指那些规模巨大历史悠久的公司,这些公司已经度过了快速增长期,开始放慢其增长步伐。大笨象公司的规模巨大,增长速度比稳定增长型略快,在经济衰退或者股市不景气时可以考虑持有一些,能够对你的资产组合提供保护。快速增长型公司的特点是规模小,年增长率为20%~25%,有活力,公司比较新,如果你仔细挑选,你就会发现这类公司中蕴藏着大量能涨10~40倍,甚至200倍的股票。快速增长型公司不一定非得属于快速增长行业,这种类型的公司往往容易产生tenbagger。周期性公司是指收入和利润定期上涨或者下跌的公司,通过一定的周期往复循环,投资这类公司的关键在于提早发现其衰退或者繁荣的迹象。转型困境型公司是指那些遭受过沉重打击,通过转型开始走出困境的公司,如果转型成功,同样可以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资产富裕型公司指那些实际价值被投资者忽视的公司,某家公司或许业绩一般,但是它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对这种公司就应该进行价值重估。
在对各种公司的类型有了解之后,可以从中寻找可能的tenbagger,一只理想的tenbagger应该具备以下特征:所在的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公司有良好的业绩增长纪录,未来10年内能够每年保持25%的增长;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层;最好在所处行业具有龙头地位……

由于我国投资者多为短线交易客,即使发现了一只tenbagger,也没有耐心和它厮守10年。如果想要获得10年10倍的收益,换一种思路或许也能做到,很多人在股市上交易,都希望每年能获得巨额收益,比如一年翻番甚至更多,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常见的结局是,在10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你的本金已经所剩无几。如果适当降低你的目标,每年稳定获得30%的年收益,10年后也可以获得10倍的收益。

有一个“72法则”可以简单快速测算出你的资金翻番需要多长时间,用72除以你的预期年收益率的分子,得出的数字就是你的资金翻番需要的年数。假如你预期年收益是9%,你的资金大概在8年后翻番,假如你的预期年收益为12%,大概需要6年的时间实现翻番。

19、不如睡去

很多人在买进股票之后,时刻都在关注行情走势,一点点小波动就能让他坐立不安。如果你坚信自己买对了股票,根本用不着每天关注行情,一个月看一次就已经足够。每天关注行情的人,大多会被日常波动弄得茶饭不思,从而成为一个短线交易客。

价值投资分析的是公司股票的长期价值,因为股价向内在价值回归是一个漫长过程,所以你还需要耐心等待。在股市投资中,耐心是尤为重要的品质。

以中国股市的经验看,像万科、贵州茅台、中集集团这些tenbagger公司几乎是尽人皆知,相信有很多人都买过这些公司的股票,但是从中分享了10倍收益的人却没有多少。或许,你从中得到了20%的收益就已经心满意足地离场,或许,一次20%的下跌振荡就将你调整出局。某种意义上讲,寻找一只tenbagger并不困难,困难在于你坚定地持有。

基本面分析指导的是长线交易,最忌讳的是你用价值投资的手段分析一只股票,却用短线手法来交易,如果这样,还不如去看那些头肩顶的技术形态,在短线交易上,技术手段比基本面分析更有效。

频繁的短线交易,不过只是为券商带来了丰厚的手续费,曾经有一本关于投资的书叫做《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说证券公司的经纪人鼓励投资者频繁交易,最后发了大财,买了游艇,可是客户们并没有在交易中盈利。

短线交易、波段操作的难度其实更大于长线投资,即使运气好,也不过只能挣点蝇头小利,因为缺乏足够的定力,常常在买进几天之后就匆匆卖出,然后再去寻找另外一只股票做“长线投资”。市场上经常可以见到的画面是,你在卖掉一只股票之后,它很快就开始上涨,然后你对着这只股票捶胸顿足。经过几次这样的经典交易后,你损失的不仅是宝贵的本金,还有做股票的自信,失去自信后,你就应该和股市说再见了。

20、路边李苦

你真的可以找到内在价值低于股价的股票,并从中获取超额收益吗?一些大学的金融教授对此深表怀疑。

首先,有人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他们认为,根据股价过去的表现,不可能预测其未来发展,股价在短期内的发展方向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在随机漫步理论的基础上,20世纪6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犹金·法玛教授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认为现有股价已经体现了公司的所有信息,包括公开的和未公开的,你不可能从市场中获得超额收益。在股市上没有聪明和愚蠢之分,你在股市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你的收益不可能超过大盘平均水平,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买指数基金。

随机漫步和有效市场理论对于分析师和股市实干家们是沉重打击,时至今日,这些理论还是大学金融系的必修课程。市场人士为此编排出一些笑话,一个金融系老师和学生一起散步,看到路边有一张美元,老师对学生说,“不用看了,根据有效市场理论,你不可能是第一个在路边发现钱的人,所以那可能不是一张美元”。按照中国古代的思想,也就是路边李苦的意思,你在路上看到一棵结满果实的李子树,千万不要去吃,因为路上往来这么多人都没有摘下来吃,那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不过学生不信,走过去一看,还真是一张百元大钞。在资本市场,如果你发现了一棵硕果累累的李树,至少应该摘下来尝试一下,他们不一定是苦的。

按照有效市场的说法,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初入股市,就可以获得和浸淫数十年的行家一样的收益。但明显的事实是,在市场上,的确有很多人通过研究获得了超额收益,巴菲特就是例子。于是,学者们又发展了他们的理论,将有效市场分为强有效、半强有效和弱有效。强有效市场指证券市场的价格完全反映所有公开的和内部信息,投资者不能找到一种方法获得超额回报。半强有效市场指证券市场的价格完全反映所有公开可得到的信息,信息一公布,价格迅速调整,除非投资者了解内部信息并从事内部交易,否则,他也不可能获得超额回报。弱有效市场是指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以前的价格信息,而未来价格的变化和过去的价格变化无关,也就是说,投资者不可能使用过去的价格预测未来的价格。有效市场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前提,那就是市场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但看看中国的股市,参与者却大都是非理性的。

美国耶鲁大学的罗伯特·希勒在《非理性繁荣》中因此指出了市场的无效性,希勒认为,如果股价是公司未来股息的折现,那么股价变动应该和股息现值(股票的真实价值)的变动相一致,但希勒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者之间的变动存在巨大差异,也就是股价根本没有体现出公司所有信息。

如果你多少相信有效市场理论,那就勉强将中国股市看做弱有效市场好了,在一个弱有效的市场,过去的价格不能为未来价格的走向提供帮助,但如果你能大致预测公司未来几年的业绩,测算出足够的安全边际,还是有可能获得超平均水平收益。

21、非礼勿听

如果能获取内幕消息,也就意味着能在证券市场获得超额收益,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于是,这些人热衷于打探各种所谓的内幕消息。或许,的确有人从中获利了,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

你的消息通常来自周围的人,或许,你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在某家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等公司任职,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是,他们从遥远的地方给你传来一条内幕消息——某家上市公司要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了!如果你根据这些消息来操作,十有八九会输个精光。首先,且不论这条信息的真假,测量一下你和核心信息源之间的距离,你就能发现,这条消息传到你这里,已经是第N手信息,之前已经不知有多少人比你提前知道了这条消息,内幕信息已经变成公开信息。按照股市的行话,利好出尽是利空,等你入场,这条信息不仅变得毫无价值,甚至对你相当有害,用格雷厄姆的话说,不费力得来的消息,多半都是坏建议。

还有一些小道消息来自报纸和网络,这种消息通常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制造。比如去年中国股市上券商借壳成为一大热潮,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上市,制造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市场上关于券商借壳的消息谣言四起,经常有某家业绩很烂的公司突然暴涨几天,然后就有传言说某证券公司有意借壳,很多惯于根据消息炒股的人连想都不想就冲进去,等到事后证明子虚乌有,公司股价就开始暴跌。那些制造谣言的人早就在暴跌之前脱身,听信传言杀进去的投资者就成了被别人利用的工具。

当然,也许你真的在某一次掌握了核心的内幕信息后,在某只股票上挣了一笔,但这种事情并不具可持续性,利用消息来做股票是典型的投机行为,你或许能从中获利一次两次,但这不是在股市生存的根本之道,还记得复利的威力吗?其实你并不需要在某只股票上一夜暴富,只要能够每年保持一定的收益率,经过多年复利之后,积累的财富将远远超过一夜暴富。当然,要保持收益率每年稳定增长,首先需要改变你的投资习惯,要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小道消息,然后踏踏实实研究几家上市公司,找到那些具有足够安全边际的股票。

在股市上操作,你不仅需要做到非礼勿听,甚至还要做到非礼勿言,在经过研究决定买进一只股票之后,甚至都不要和别人讨论对这只股票的看法,你根本不需要听到别人对这只股票的看法,任何人的看法都代替不了市场。在做过充分研究后,你所需要做的只是买进即可,然后耐心等待市场验证,这个过程就像一个充满乐趣的智力游戏。

22、数字游戏

一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会披露三张报表,一是资产负债表,一是利润表,一是现金流表,这三张表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公司的运营状况。

对投资者而言,最关心的可能是利润表,用净利润除以总股本,得到每股收益。在这张表上,你还可以看出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通过和前几年相比较,可以看出利润率是上升还是下降,如果毛利率上升,说明公司控制成本比较出色,或者公司的产品价格上升了。你还可以纵向比较最近几年收入和净利润的升降水平,如果收入增幅小于净利润增幅,说明公司的成本和费用上涨比较快,你需要研究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如果是原材料上涨所致,需要看看公司是否有转嫁成本的能力,如果公司只能被动接受原材料涨价,对这家公司需要多一些警惕。在这张表上,你还可以通过公司过往几年的增长速度,结合公司最新的经营状况,来大致计算公司未来几年的增长幅度,这对你计算公司未来几年的动态市盈率至关重要。你还可以用公司的市值和销售额相比较,用总市值除以公司销售收入,这个数字在报表上找不到,需要自己计算,因为公司销售收入对公司价值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得到的数字很大,说明这家公司的股价上升速度超过了公司业绩发展的速度,股价可能高估了。如果得到的数字较低,而且公司还具有较高的毛利率,那么这家公司就值得你重点关注了。至于多大的数字算高算低,只能通过同行业公司的横向比较,以及你自己在实践中多加检验了。

对有些成熟的投资者而言,他们可能更关心公司的现金流,用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得到公司的净现金流。有些公司可能在利润表上产生了很好的净利润,但现金流状况却很不乐观,对这种公司也需要保持警惕。因为这些公司产生的利润可能只是账面游戏,他们或许在会计上产生了利润,这至少说明公司的收入质量不高,如果应收账款变为坏账,情况就不妙了。有些重视现金流的投资者不是用市盈率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而是用现金流来判断,也就是用股价除以公司的每股现金流,而不是用股价除以每股收益。

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健康,用公司的总资产减去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就得到了公司的净资产,也就是所有者权益。用负债除以总资产,得到公司资产负债率,如果负债率太高,说明这家公司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在这张表上,你可以看到公司的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资产,比如你在研究一家周期性公司时,需要看看公司存货的变化,如果公司的存货明显减少,说明过去在萧条时期积累下来的大量存货已经开始有了更多市场需求,这家公司已经开始有了走出周期性底部的迹象。在这张表上,你还可以看到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通过这些财务指标来判断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是否良好。

上述这些只是最基本的财务数据,如果你对这些熟稔在心,可以进一步关注一些更复杂的数据,或许就能从一大堆数字中发现投资机会。或许,你也可以发现类似蓝田股份这样的骗局,躲过一些看似美妙的空中楼阁。■